言偃(前506-443)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常熟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孔子的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曾为武城宰(县令)。子游的儒学思想曾为历代人们所推崇,元代翰林学士张起岩称:“夫以周之季世,列国争雄,功私是尚,以吴人乃能独悦周公之道,北学中国,身通受业为孔......[详细] |
公孙子都,周朝末年,春秋时期郑国人,原名公孙阏(è)本姓为姬,与周王同宗,字子都,是郑国的宗族子弟(郑国贵族)。为郑国公族大夫,春秋第一美男,武艺高超,相貌英俊,因此深得郑庄公宠幸。公孙阏后人以王父字为氏,称为都(dū)姓。《诗经》有云:“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意思是说,一个女子......[详细] |
韩昭侯(?—公元前333年),亦称韩釐侯、韩昭釐侯、韩昭僖侯,姬姓,韩氏,名武,韩懿侯(一作韩共侯、韩庄侯)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君主,公元前362年--公元前333年在位。战国时代韩国的第六任君主。韩懿侯韩若山之子。又称为韩昭侯或者韩釐侯。懿侯十二年(前359年),若山薨,由其子昭釐侯即位。韩国国势最......[详细] |
魏襄王(?―公元前296年),姬姓,魏氏,名嗣,一名赫,魏惠王之子,战国时期魏国第四任国君,公元前318年—公元前296年在位。公元前318年,魏、韩、赵、楚、燕五国合纵攻秦,不克而返。惠施为魏出使楚国。公元前296年,魏襄王去世,其子魏昭王即位。魏襄王元年(公元前318年),五国联合攻秦,没有胜利......[详细] |
甘龙:甘姓,名龙。秦孝公之臣。是《商君书》、《史记》、《战国策》均有记载的变法反对派,是秦国的世族名臣。后来,其裔孙甘茂、甘罗都受到了秦国的重用。《史记·秦本纪第五》: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详细] |
惠子(约前370年—前310年),名施,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1-4] 。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为大哲学家庄子的至交好友。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惠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详细] |
宣姜,生卒年不详,齐僖公之女,卫宣公的夫人,姜姓,名字不详。宣姜的宣字说明他是卫宣公的夫人。其女儿为宋桓公夫人、许穆夫人。卫宣公本来为太子公子伋(急子)娶妻子,把宣姜迎娶到卫国。卫宣公见宣姜是个美人,就趁急子出使郑国的机会,自己把宣姜娶为自己的夫人,之后宣姜生下公子寿、公子朔两个儿子。公子朔欲夺太子......[详细] |
秦灵公(?—前415年),又称秦肃灵公,嬴姓,赵氏,未知其名,一说名肃。前424年—前415年在位,秦怀公之孙。秦灵公逝世时,嫡子师隰(即其后的秦献公)年幼,只有五岁。灵公的叔父悼子以嫡子年幼,便夺位自立为国君,即秦简公。师隰被放逐到陇西河谷。前422年,在吴阳(今陕西省宝鸡市吴山)建上畤,祭祀黄帝......[详细] |
赵烈侯(?—公元前400年),嬴姓,赵氏,名籍,赵献子(后追封为赵献侯)之子,战国时期晋国赵氏封君、赵国开国君主,公元前408年―公元前400年在位。公元前453年,晋阳之战,韩、赵、魏三家灭智氏,权分晋国,但在法律上从晋国脱离出来,则始于赵烈侯。公元前400年,赵烈侯去世,其子赵敬侯赵章年幼,由其......[详细] |
伍奢(?―公元前522年),楚国椒邑(今安徽省阜南县)人,生于楚国乾溪(今安徽省利辛县),楚庄王时重臣伍举之子(一说伍举之后),伍子胥的父亲,春秋后期楚国大夫,楚平王时担任太子太傅,后来由于费无忌对太子建的陷害,牵连伍奢被捕。费无忌担心伍奢的儿子伍尚和伍子胥要报仇,于是召他们来,表示来了就放过伍奢,......[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