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人物网
>
唐朝宰相人物介绍(3)
唐朝宰相人物介绍(3)
31、唐休璟 唐 (627~712)
唐休璟(627年-712年),名璿,字休璟,以字行,京兆始平(今陕西兴平)人,唐朝宰相、名将。 唐休璟早年以明经擢第,历任营州户曹、丰州司马、安西副都护、西州都督、卫尉卿、凉州都督、持节陇右诸军州大使等职,后在洪源谷大败吐蕃,升任二卫大将军。长安三年(703年),唐休璟拜相。担任同凤阁鸾台三品,寻……
32、苗晋卿 唐 (685~765)
苗晋卿(685年-765年),字元辅,潞州壶关(今山西壶关)人,唐朝宰相。苗晋卿出身儒学世家 ,进士及第,历任修武县尉、奉先县尉、徐州司户参军、万年县尉、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吏部郎中、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安康太守、魏郡太守、河东太守、工部尚书、宪部尚书。安史之乱爆发后,苗晋卿因不肯出镇陕郡,被勒令……
33、崔祐甫 唐 (721~780)
崔祐甫(721年-780年),字贻孙,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中书侍郎崔沔之子。崔祐甫出身于博陵崔氏第二房 ,进士及第,早年历任寿安县尉、起居舍人、司勋员外郎、御史中丞、中书舍人等职,与宰相常衮关系恶劣。唐德宗继位后,崔祐甫又针对唐代宗的丧制与常衮发生争执,被常衮贬为河南少尹。但常衮在……
34、李泌 唐 (722~789)
李泌(bì)(722年—789年4月1日 ),字长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唐朝中期著名道家学者、政治家、谋臣,为南北朝西魏时“八柱国”李弼的六世孙。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南岳第钦赐的隐士。天宝中,自嵩山-论施政方略,深得唐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东宫属言……
35、杨嗣复 唐 (783~848)
杨嗣复(783—848年),字继之或继子(《新唐书》为“继文”),穆宗时的户部尚书杨于陵次子,东汉太尉杨震之后(第五子杨奉一脉)与杨虞卿为族兄弟。八岁能文,主考官权德舆录为进士,二十岁登博学宏词科,受到宰相武元衡赏识,“皆权德舆门生,情义相得,进退取舍,多与之同”。累迁中书舍人。由户部侍郎擢尚书右丞……
36、韦见素 唐 (697~762)
韦见素(697年-762年),字会微,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太原尹韦凑之子。韦见素出身于京兆韦氏南皮公房,历任相王府参军、卫佐、河南府仓曹、大理丞、坊州司马、库部员外郎、兵部员外郎、兵部郎中、谏议大夫、给事中、工部侍郎、尚书右丞、吏部侍郎,袭爵彭城郡公。754年(天宝十三年),韦见素在……
37、李晟 唐 (727~793)
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削弱了唐王朝的统治,致使唐德宗逼迫外流。后来,唐德宗之所以能回銮长安,全赖著名的爱国将领李晟。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公元727年,出生在今临潭县。18岁投于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军中任裨将。由于他武艺高强、作战勇猛,被王忠嗣称为“万人……
38、武三思 唐 (649~707)
武三思(649年—707年),并州文水(今属山西)人,武周宰相,荆州都督武士彟之孙,女皇武则天的侄子。官右卫将军累进至兵部、礼部尚书,并监修国史。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称帝,大封武氏宗族为王。武三思为梁王,赐实封一千户。神龙三年(707年),谋废太子李重俊,却在重俊之变时被李重俊所杀,唐中宗李……
39、浑瑊 唐 (736~800)
浑瑊(jiān)(736年—800年1月1日),本名日进,铁勒族浑部皋兰州(今宁夏青铜峡南) 人。唐朝名将,朔方节度留后浑释之之子。浑瑊早年随父于朔方军征战。安史之乱爆发后,先后为李光弼、郭子仪、仆固怀恩的部将,大小数十战,军功最盛。仆固怀恩叛乱时,吐蕃军十万入侵,浑瑊率二百骑兵冲阵,大破吐蕃。泾原……
40、第五琦 唐 (729~799)
第五琦(729~799年),字禹珪,中唐著名理财大臣。京兆长安(今西安市)人。在“安史之乱”期间,国家财政困难,他主管财税,实行改革,使财政危机的局面有所好转,支持了唐朝廷的平叛战争。天宝初年(742),第五琦任水陆转运使韦坚的从事。五年(746),韦坚遭李林甫的陷害,第五琦受株连被贬。后复起任……
41、杜鸿渐 唐 (709~769)
杜鸿渐(709年-769年),字之巽,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唐朝宰相,礼部尚书杜暹之侄,安州都督杜鹏举之子 。杜鸿渐出身于濮阳杜氏,进士及第,历任王府参军、大理司直、朔方留后。安史之乱时,杜鸿渐参与拥立唐肃宗,授为兵部郎中,后历任兵部侍郎、河西节度使、荆南节度使、尚书右丞、吏部侍郎、太常卿,封……
42、杜暹 唐 (?~740)
杜暹(?-740年),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唐朝宰相。杜暹出身于濮阳杜氏,明经及第,历任婺州参军、郑县县尉、大理评事、监察御史、给事中,以清廉著称。后出任安西副大都护,深得西域民心,并平定于阗王尉迟眺叛乱。开元十四年(726年),杜暹被召拜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他任相三年,因与同僚李元纮不和,被……
43、陆象先 唐 (665~736)
陆象先(665年-736年),原名景初,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朝宰相,尚书左丞陆元方之子。陆象先早年历任扬州参军、洛阳县尉、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中书侍郎,并在太平公主的举荐下担任宰相。但他始终不肯依附太平公主,并拒绝参与政变密谋。先天政变后,陆象先进封兖国公,出任益州长史、剑南道按察使。后历……
44、陈希烈 唐 (?~758)
陈希烈(?-758年),宋州(今河南商丘)人,唐朝宰相。陈希烈早年因精通道学受到唐玄宗器重,历任秘书少监、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门下侍郎,后兼任崇玄馆大学士,封临颍侯。李适之罢相后,陈希烈被李林甫举荐为宰相,初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升任左相,兼兵部尚书,封颍川郡公,又进封许国公。他任相期间,先后依附……
45、路随 唐 (776~835)
路随,又称路隋(776年-835年8月16日),字南式,唐文宗年间任宰相。路随生于唐代宗年间的776年。祖上阳平人氏。高祖路节为唐高宗兄越王李贞府东阁史祭酒。曾祖路惟恕,官至睦州刺史;祖父路俊之,官终太子通事舍人。 路随父路泌以博识好学闻名,通《五经》,尤嗜好《诗》、《易》、《左氏春秋》。将军朱泚反……
人物导航
唐朝诗人
明朝画家
画家
赵国君主
齐国国君
楚国国君
皇后
皇帝
周朝帝王
商朝帝王
夏朝帝王
汉朝皇帝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最后一页]
[下一页]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