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人物网
>
历史事件_甘露之变 相关人物介绍
历史事件_甘露之变 相关人物介绍
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27岁
唐文宗
不甘为宦官控制,和
李训
、
郑注
策划诛杀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
唐文宗
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
仇士良
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
仇士良
发觉,双方激烈战斗,结果
李训
、
王涯
、
贾餗
、
舒元
舆、
王璠
、
郭行余
、
罗立言
、
李孝
本、
韩约
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而灭门,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史称“
甘露
之变”。
相关人物
唐文宗李昂 (809~840)
唐文宗李昂(809年-840年),原名李涵,唐朝第十六代皇帝,唐穆宗李恒之子。公元826年,唐敬宗李湛被宦官刘克明等人杀害,李昂在王守澄等人的支持下,即位为帝,是为唐文宗。公元835年,朝廷大臣与宦官斗争白热化,发生“甘露之变”,宦官集团掌握朝政大权。公元840年正月,唐文宗李昂抑郁而死,享年32岁……
李训 (?~835)
李训(?-835年),本名仲言,字子训,后改名训,字子垂,祖籍陇西 ,唐朝宰相,右仆射李逢吉从子。李训出身于陇西李氏姑臧房,进士及第,早年曾入河阳幕府,因罪流放象州,遇赦得还。后投奔郑注,得到大宦官王守澄的推荐,被引入禁中,为唐文宗讲解《周易》,历任四门助教、国子监博士、侍讲学士、兵部郎中。太和九……
郑注 (?~835)
郑注(?—835年),绛州翼城(今山西省翼城县,位于绛县东北)人,唐代大臣。本姓鱼,冒姓郑氏,时称“鱼郑”。为人诡谲狡险,处世微贱,以医术游江湖,得宠于襄阳节度使李愬,又转识王守澄。太和八年(834年)九月,唐文宗身患风疾,不能讲话,王守澄推荐给唐文宗,病情好转,颇有成效。郑注得到了唐文宗的宠爱,十……
王涯 (764~835)
王涯(764~835)字广津,山西太原人。唐代大臣,诗人。约生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卒于文宗太和九年,年约七十余岁。王涯世出“太原王氏”,其家为官宦之家,其祖父王祚为武周时谏官,直言善谏,以抗言直谏罢万象宫而传名天下。其父王晃,曾为唐温州刺史。优裕的家庭,使王涯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少而博学、才华横溢,被……
贾餗 (?~835)
贾餗,字子美,河南人,第进士。太和初拜中书舍人、礼部侍郎,转兵部,授京兆尹兼御史大夫,封姑臧县男。九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餗进士擢第,又登制策甲科,文史兼美,四迁至考功员外郎。长庆初,策召贤良,选当时名士考策,餗与白居易俱为考策官,选文人以为公。寻以本官知制诰,迁库部郎中,充……
舒元舆 (791~835)
舒元舆(791-835)字升远。婺州东阳上卢泉塘北人(又说浙江婺州兰溪垷坦人),其先祖曾任东阳郡守,祖父舒缜,授兰溪医学学训导、学正父敬之,母薛氏,其为长子。唐代大臣、诗人,唐元和八年(813)进士,初仕即以干练知名。曾任刑、兵两部侍郎,唐文宗时期两位宰相之一(兰溪历史上第一位官至宰相的人),另一宰……
王璠 (?~835)
王璠,字鲁玉。父础,进士,文辞知名。元和五年,擢进士第,登宏辞科。风仪修饰,操履甚坚,累辟诸侯府。元和中,入朝为监察御史,再迁起居舍人,副郑覃宣慰于镇州。长庆中,累历员外郎。十四年,以职方郎中知制诰。宝历元年二月,转御史中丞。时李逢吉为宰相,与璠亲厚,故自郎官掌诰,便拜中丞。恃逢吉之势,稍横。尝与左……
郭行余 (?~835)
郭行余,早年登进士第。唐文宗太和初,累官至楚州刺史。五年,移刺汝州,兼御史中丞。九月,入为大理卿。李训在东都时,与行余亲善,行余数相饷遗,至是用为九列。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训欲窃发,令其募兵,乃授邠宁节度使。训败,郭行余一道被宦官族诛。……
罗立言 (?~835)
罗立言(?—835),宣城人。中晚唐诗人。出身商贾之家,自幼聪慧过人,勤于读书;在家耳濡目染,也精通经营之道。德宗贞元二十年(804)考中进士。当时各地军使争霸,到处网罗人才。罗立言被魏博节度使田弘正收用,他精干的才略得到表现,很受器重,不久被任命为阳武县令。罗立言独当一面,显示出强劲专行的作风。当……
李孝本 (?~835)
李孝本,宗室之子也。累官至刑部郎中,而依于李训、郑注以求进。舒元舆作相,训用孝本知台杂,权知中丞事,最预训谋。窃发之日,孝本从人杀内官十余人于殿廷。知事不济,单骑走投郑注。至咸阳西原,为追骑所捕,族诛之。坐训、注而族者,凡十一家,人以为冤。……
韩约 (?~835)
韩约(?-835年),唐朝文宗时期将领,官拜左金吾卫大将军,为宰相李训所信用。大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唐文宗御临紫宸殿。百官列班站定后,韩约不按规定报告平安,奏称:“左金吾衙门后院的石榴树上,昨晚发现有甘露降临,这是祥瑞的征兆,昨晚我已通过守卫宫门的宦官向皇上报告。”于是,行舞蹈礼,再次……
仇士良 (781~843)
仇士良(781年—843年),字匡美,循州兴宁(今广东兴宁)人,唐朝宦官。宪宗、文宗时任内外五坊使,后升左神策军中尉兼左街功德使。甘露事变后,加特进、右骁卫大将军。他乘皇帝昏庸、朋党相争之机,玩弄权术,稳步高升,从一个侍侯太子的一般太监,历任监军、内外五坊使、左神策军中尉、骠骑大将军、观军容使兼统左……
令狐楚 (766~837)
出将入相的中晚唐诗人令狐楚,究竟是何方人士?旧说颇异。《唐才子传》云其:“(令狐)楚牞字壳(悫)士,敦煌人也。”《全唐诗》又云“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也。”然而,令狐楚却自云其为太原人,在《全唐文》543卷所收录的令狐楚所作《盘鉴图铭记》中,文末题署“太原令狐楚”,便是明证。此文所著时间为唐敬宗宝……
人物导航
第二次直奉战争
第一次直奉战争
直皖战争
仁安羌大捷
洛阳战役
上高会战
郑州战役
四渡赤水
湘南起义
随枣会战
渡江战役
广州起义
[第1页]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