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今吾(1908~1970),明光市津里镇人。少年时代性格内向,沉默寡言,曾就读于明光小学和江苏徐州中学。民国18 年(1929 年),他在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的南京晓庄师范读书,经常深入学校附近乡村,为贫苦孩子办识字班,任“小先生”,是陶行知提倡大众化教育的热情宣传者和实践者。他于晓庄师范毕业后,先后在浙江嘉兴九溪中学、广东大埔百候中学、安徽蚌埠、亳县等地中学以及贵池乡村师范学校任教。民国22 年夏,经陶行知的推荐,他到广东大埔县参与恢复百候中学的工作。当时他虽然还不是共产党员,但却奋力追求进步,向往革命,深受学生的爱戴。他在上课时,很少讲授课本中的文章,大量选用的是鲁迅的《野草》、高尔基的《海燕》、《我的大学》和《给初学写作者的一封信》等课外读物。在他的影响下,像《毁灭》、《铁流》、《士敏士》、《资本论大纲》、《唯物辩证法入门》一时都成了进步学生争先阅读的热门书。此外,他还通过学校办的小工厂、小农场以及参加必要的社会活动,引导学生把书本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
抗战爆发后,程今吾于民国28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江苏失学失业青年工读服务团党支部书记、团务委员兼教务主任、湖南辰溪县委组织部长、广西桂林“生活教育社”党支部书记,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从民国30 年至民国32 年冬,根据党组织的决定,他担任了陶行知在抗战时期创办的育才学校研究部主任(校址在重庆北碚草街子),成为陶行知的得力助手。民国31 年,端午节将近,一天,育才学校的邻居不慎失火,重庆市国民党当局诬指育才学校失火,要以违禁法令拘捕陶行知。程今吾挺身而出说:“学校的事,陶行知已委托我办,你如要拘捕学校的主人,我去!”他在关键时刻大义凛然,无所畏惧,令人钦佩。
民国33 年,程今吾离开重庆,到达他向往已久的革命圣地延安,担任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校长。该校座落在延安枣园附近山沟里,条件差,设备简陋,尽管当时物质条件相当困难,但他毫无怨言,总是说:“物力的困难,并不能阻止工作,在进步的政治条件下,我们都有发挥劳力、克服物质困难的自由!”1949 年冬,程今吾调到中央教育部、宣传部工作。1956 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62 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第二书记、副校长。在工作中,他忠于职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有用的建设人才。1964 年,他作为中国教育界的代表出席了“北京科学讨论会”,为发展中国教育和科学事业,加强国际学术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文革”中,在林彪、“-”-集团的残酷-下,程今吾进行了顽强不屈的斗争。1978 年9 月19 日,中共北京师范大学委员会作出决定,彻底为程今吾平反昭雪。1982 年5 月,北京师范大学建校80 周年之际,由北师大出版社正式出版了《程今吾教育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