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惠康(1904~1979)
江苏无锡人。自幼受父亲丁福保的熏陶,专攻医学。民国16年(192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科。学习期间,先后任《中西医学报》、《德华医学杂志》等医学刊物主编。民国17年,创办上海肺病疗养院。民国23年又与其父以30余万元巨资,在虹桥路创建上海虹桥疗养院,任院长。后将该院献给上海医学院作为第二实习医院。民国24年春,出访德、奥、瑞士等国,获德国汉堡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写成《各国实验疗肺学》、《世界各国肺结核统计》等著作。次年回国,任上海医学院教授和《时事医学周刊》主编等职。他曾在该刊社论中公开提出“医学应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主张,出版到第10期,遭到国民党政府的查禁。
民国28年,创设中国防痨协会,自任医务委员。先后发起上海第一、第二届防痨运动,主编《第二届防痨运动特刊》,印赠防痨标语10万张,编印专集分赠各界,并在全市电影院用幻灯片宣传防痨运动,免费施行X光检查。他还和其他收藏家以“展我先民遗迹,发扬民族精神”为口号,举办中国历代书画展,出刊《中国历代名画大观》专集,门票收入全部捐献给上海医务公会,并成立救护小组,开赴抗日前线,抢救伤病员。
上海租界沦为“孤岛”时,人口激增,疾病蔓延,丁惠康父子购置海上名绅叶鸿英的花园住宅,重新开办一所新虹桥疗养院(今徐汇区中心医院)。聘请著名的精神病科专家粟宗华、内科专家黄铭新、外科专家任廷桂等20余位医师进行合作,开创了中西医合作的先例。
民国30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汪伪政府命令全市医师领取医生证书,丁惠康坚持民族气节,严正拒绝。
民国32年,他开办中国保健协会,在《新闻报》的支持下,为大、中、小学清寒学生3000余人和清寒教师1000多人免费检查体格,为贫苦肺病患者免费治疗。同年,汪精卫的女儿住院养病,陈璧君常来探望,并欲会见丁惠康遭拒绝;又以赠巨款与医院遭拒收;还曾请其出任伪卫生署长,又遭拒绝,因而有“三拒汪伪”的美谈。但他对爱国民主人士却赤诚相待,大力帮助。民国25年夏,杨虎城偕夫人住院疗养时,他给予优待和悉心医疗;同年秋,爱国名人杜重远刚从国民党狱中释放出来,就受到他邀请,住进虹桥疗养院治病,优礼有加,一切免费;他帮助宋庆龄将成立于香港的中国福利会会址迁到虹桥疗养院内的香雪园。民国37年,在-中,民盟负责人都被列入捕杀的黑名单。当时,罗隆基已住进虹桥疗养院,张澜前来探望,立即被丁惠康留院“疗养”,对他们进行掩护。
解放后,宋庆龄借虹桥疗养院作为中国福利会儿童剧团、幼儿园长达8年半,他热心赞助,不收租金。
他还以抢救祖国文化遗产为己任,不惜出售40幢住房,并拿出巨额资金收购慈禧太后宠臣端方归藏的西周青铜大鼎、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的秦汉以来历代著名石墨,以及宋元孤本书籍1100余种。建国初期,将这些珍贵文物和自己收藏的唐代二色釉大壶、南宋马远《雪屣观梅图》等稀世国宝,全部献给国家,受到中央人民政府的嘉奖,并被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聘为顾问。
1956年,虹桥疗养院响应市医院改私为公的号召,第一家向市卫生局呈送捐献书。
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58年被错划为“ 分子”,1979年改正。1966年2月,受聘为上海文史馆馆员。“0”中受到-,1979年8月25日病逝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