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徽省 > 六安 > 金安区人物

高一涵


[公元1885年-1968年]

高一涵

高一涵(1885~1968),原名永浩,别名涵庐、梦弼,今六安市南官亭人,清光绪十一年(1885 年)生。幼时聪颖好学, 13 岁能作诗文,14 岁中秀才。宣统三年(1911年),毕业于安徽高等学堂。民国元年(1912 年),自费留学日本,入明治大学攻读政法专业。民国5 年回国,与李大钊同办《晨报》。民国7 年,任北京大学编译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大学、法政专门学校教授。其间,与-、李大钊均交往甚密。经常为-主编的《新青年》撰稿,并协办《每周评论》,积极宣传科学与民主。后与章士钊办《甲寅日报》,与李四光丁西林等办《现代评论》,与胡适办《努力月刊》。他的不少文章被选入民国时期中、小学课本。

民国14 年,加入中国国民党。民国15 年,由李大钊、高语罕介绍,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北伐军到达武汉,经李大钊推荐,去武汉留任中山大学教授、政治系主任,兼任法科委员会主委和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译委员会主任等职。后又任国民党安徽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

民国16 年,“四·一二”、“七·一五”-政变后,高一涵脱离中-组织,避居上海,任上海法政大学教授、政治系主任和吴淞中国公学教授及该校社会科学院院长等职。民国20 年,任国民政府-监察委员。民国24 年任两湖(湖南、湖北)监察使。民国29 年,去兰州甘宁青监察使。抗战胜利后,回武汉复任两湖监察使。高一涵在十几年政治生涯中,廉洁自守,伸张正义,利用其身份,多次掩护董必武周新民等共产党人。

民国38 年4 月,国民党委任他为国民政府-委员,他坚辞不就,隐居南京,并与中共秘密取得联系,与朱子帆、沈子修等民主人士,为迎接南京解放做了不少工作。

建国后,先后任南京大学教授、政治系主任、法学院院长、江苏省司法厅厅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1950 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江苏省副主任委员、民盟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68 年4 月,病逝于北京。

高一涵一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工作。主要著作有《政治学大纲》、《欧美政治思想史》、《中国御史制度的沿革》等。此外还翻译《杜威实用主义》、《杜威哲学》等书。另有诗集《金城集》。

人物关系:
搭档:
沈尹默 (18831971) 北京大学校长
胡适 (18911962) 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

  相关院校:
北京大学
高姓名人堂
高一涵相关
同年(公元188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8年)去世的名人:
北京大学人物介绍
金安区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金安区


下一名人:胡怀琛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