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德振(1914~1982),河南新密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工程地质、地质力学家。
1942年,谷德振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1942年~1946年任职于四川省地质调查所,1946年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工程师,1946年~1949年任南京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曾在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指导下从事地质力学和矿产资源的研究,特别是在小构造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和认识。他撰写并与同事合著《四川南江旺仓间火成岩体侵入之时代》(1945年)、《大渡河下游沙湾五渡溪一带铝土页岩》(1945年)、《从节理发育之状况讨论重庆温泉附近之地质构造及温泉成因》、《浙江桐庐帚状构造》、《江西赣南山字型脊柱构造性特征》等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谷德振任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工程师。1951年任地质部工程师兼淮河工程地质队队长;1954年任地质部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地质队队长兼铁道工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铁道部大桥局顾问;1956年~1957年任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副所长;1957年~1982年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兼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室主任,其间曾任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副总工程师,西部“南水北调”综合考察队副队长,长江三峡工程指挥部总工程师。1980年被增补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后来的院士),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务委员。
谷德振毕生重视实践,在水利水电、矿山、铁路、国防、建筑等部门的大量工程项目中,不仅解决了一系列地质难题,而且他的工程实践及时地对中国工程地质工作的发展和工程地质科学的前进起到了重要指引和推动作用。“文革”期间,他在逆境中仍尽力开展科研工作,先后深入新疆、金川、葛洲坝以及地下核试验基地和核电站等现场开展工作。1977年~1981年,为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他组织20多个单位联合攻关,开展多科学综合研究,有效地进行了雅砻江水利资源开发前期可行性科学研究。
谷德振是中国工程地质的先驱者和创建人之一,组织了水利水电工程的地质总结,建立了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为中国工程地质学科做出了卓越贡献。主要著作有《中国喀斯特研究现状》、《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和《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基础》等论文100余篇。他的《中国工程地质力学的基本研究》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充分重视与肯定,对提高中国工程地质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他在晚年又积极倡导开展环境工程地质研究,在不同场合进行了多次关于环境工程地质的报告和演讲,开辟了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新领域。他主持建立了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并于1979年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程地质大会。1979年亲自率领代表团参加国际工程地质大会,加入了国际工程地质协会,打开了中国工程地质界参加国际合作的大门。
谷德振195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79年加入中国0。他还是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会员、国际工程地质协会会员,历任中国水利化电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勘察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水利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大百科全书《工程地质分册》和《工程地质丛书》主编,共撰写论著及工程地质报告90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