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承叙的“快乐学问”
童承叙是明正德十六年进士,授编修。著有《平汉录》、《内方集》及《嘉靖沔阳志》,是方志名家。但是还有一个身份,知道的人不多,童承叙曾经是嘉靖皇帝的老师。就象菩提祖师不肯承认孙猴子是他的学生一样,童承叙也羞为人师,因为嘉靖这小子不怎么争气。
我觉得童承叙很象米卢。我不爱看球,尤其不想-足球,那场面,会把人活活闷死。这帮家伙一直拿中国最高的工资,却不肯出力,踢得半死不活,看不到一丝热情。后来引进了米卢,搞了个“快乐足球”活动,才算踢了几场好球。童承叙崇尚的恰好是“快乐学问”,从时间上来算,米卢应该是偷师于他。
嘉靖小时候贪玩,不好-,谁的话都不听。应聘的来了一批又一批,都是铩羽而归。尽是些平庸之辈,光知道教死书的老学究,在嘉靖这个无赖面前,只有自废武功的份。童承叙最后一个上场,很占便宜,试用期没到头就录用了。没别的原因,他就算要走,学生也不放了。
童承叙一亮相就不同凡响,上课不带课本,带鸟笼!带蟋蟀!嘉靖一见,果然耳目一新,觉得这位老师真是太牛B了,太了解咱们皇家子弟了。咱们是干什么的,不就是玩玩鸟斗斗蟋蟀吗?老师从鸟的起源与发展,讲到蟋蟀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学生听得目瞪口呆,佩服得五体投地。从此以后,老师和学生同流合污,天天在京城飞鸡走狗,寻欢作乐。童承叙在沔阳这个娱乐重灾区憋屈很久了,趁机玩了个够。
后来学生家长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就请童老师喝茶送红包(套路跟现在没多大分别,分班调座位都得请老师喝茶送红包)。童老师看火候差不多了,就设计圈套,专门领着学生走访文化部门,从薄弱环节入手,摧毁他的自尊心。
师徒俩来到京城群艺馆,一些群众演员正围着一幅画品头论足,嘉靖拱进去一看,果然是一幅上好的山水画。着墨细腻,意境悠远,西方的油彩与中国的水墨兼而有之,看得嘉靖心痒难熬。
嘉靖说:“我买了,多少钱?”
卖画的老头说:“这画不是卖的,你要是对得上我的对联,我就奉送。”
嘉靖一听连银子都省了,忙问是什么对联。那时候对对联是基本功,没吃过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老头瞧他不起,说:“我整个三岁的题考考你。”
嘉靖急了:“有种你整四岁的!”
老头说:“看你这样子,只配在这个年龄段混了。你听好了:山水画,画中藏画,全幅皆锦绣。”
嘉靖傻眼了,答不上来。他 ,认为太深奥了,超出了自己的学习范围。
这时候配角出场了。一个破烂小孩进来,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没学问的走开,有学问的进来,好狗不挡道,让我来对。”
嘉靖不相信小孩有这能耐,可是人家不假思索就对上了:“圣贤书,书内有书,满卷尽华章。”
嘉靖可是龙子龙孙啊!没想到输给了一个叫花子模样的小孩,心里那个气呀,拉了童老师就走,边走边模仿高玉宝:“我要读书!我要读书!”
嘉靖尝到了没文化的苦头,不得不回来补课。可是浪荡惯了,哪里学得进去,多半捏着鼻子哄眼睛。童承叙后来又想了很多办法,比如讲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看《孟母三迁》的大戏,还大力推广-,孝行雅行,都没有让这位学生集中精力,也就听之任之了。童承叙搞了个快乐计划,就是在学习中娱乐,在娱乐中学习,不给学生施加任何压力,不搞填鸭式灌肠式的教学,也就是素质教育。
嘉靖肚子里总算装了点东西,当一个啥事不干的皇亲国戚绰绰有余。
童承叙万万没有想到,半罐子嘉靖竟然当上了皇帝。嘉靖当上皇帝很偶然,他既不是武宗的儿子,也不是孝宗的孙子,却白白拣了个皇帝。那时候不讲计划生育,武宗尽管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一个都不少,却蛋都没下一个。根本不用检查DNA,问题肯定出在朱家人身上,荒淫生活害的。以皇家的身份,武宗是不便借种生子的,他又是单传,老爸没给他生过其他兄弟,所以他一驾崩,就便宜了堂弟。
这时候童承叙早就不当老师了,他在翰林院编书,来不及给皇帝学生充电。而且嘉靖刚刚接管了堂兄的地盘,处于极度的兴奋中,哪还有心事学习。所以嘉靖注定当不了好皇帝。他涉猎广泛,但是辨别是非的能力太差,一举迷上了道教,建了炼丹房,企图长生不死,严嵩投其所好,写了篇不错的“青词”,就当上了宰相。嘉靖也真是的,不知道从哪里听说用早上的露水炼丹最有效,就要宫女每天起早床采露(肯定不是童老师说的)。女孩子干不好这事,她们只会采花,采莲,采茶。所以宫女们受不了,就趁嘉靖熟睡的时候要勒死他。可惜功亏一簧,绳子系成了死扣,怎么都收不拢,所以最后死的是宫女。
这都是不肯学习的结果啊!
南斯拉夫人米卢赚足银子就跑了。他是个聪明人,中国人其实还想跟他签约呢,可是他不干。他是-队员脚下没多少功夫,还动不动就吐痰,经不起培养,才见好就收的。童承叙也是看准了嘉靖是-,才创造了一个快乐学问。反正学不进去,搞那么紧张干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