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字汝学,号桐乡,临高县透滩村人,生于宣德戊申年(1428)五月十五。祖籍福建古田井村。渡琼始祖王恂琼州千户。曾祖王良先举人司户参军。父亲王原凯东黎土宫,曾二度率首王寻、王旺赴京贡方物,接受朝廷招安,增强黎汉民族和睦团结,被授为抚黎县丞。母亲唐朝选山东金乡县令之女,兄王斌、王赋、王碔(音wǔ),和弟王俊均为廪贡生员,系异母所生。
王佐七岁丧父,唐氏很有见识,对佐慈而严,儿子一怠学,便气不进食,王佐遵母训,勤奋苦学,天资聪颖,过目成诵。自少负笈从游,拜唐舟、丘浚为师,很快成为“两庵”的得意门生。
正统丁卯(1447)王佐弱冠以礼经魁乡省,由于中举论礼文章卓著,被祭酒吴节、司业阎禹锡荐游国学深造。阁老大学士李贤翼其大用,深为器重。礼部会考,王佐曾获学冠“两监”之雅称。国子先生曾在诸生面称:“王佐此子可教。”他后试南宫-,条答无遗,本房欲置魁选,为忌者所黜。
景泰六年(1455)代宗敕令监察御史彭烈、广东按察司检事陈廉、琼州府通判刘米盈、临高知县杨护等特抵透滩村为学魁“两监”之才子王佐修竖礼坊。
成化二年(1466),王佐出任广东高州同知,其时高境盗乱四起,民心动荡,都御史韩雍用兵两广,佐献“边情策”,主张先礼后兵,建议“开仓账济,遍访地方利害”。韩雍惊为奇才,一一采纳,次第施行,郡遂以安。
成化十年(1475),王佐改任福建邵武同知,府属泰宁盗发,佥事章樊(心在底)分巡玉郡,谋以强兵剿平。佐则力主招抚,平息盗乱,事半功倍。
成化十三年,邵武三四月无雨,田地龟裂,禾苗枯萎,人心离散,王佐则“乃进父老于庭而谋之”,官兵共奋解除旱患,显示了王佐治郡之雄才。
成化十六年(1480),王佐出任福建乡试考官,扩增府州县学,以礼文教授培育生员,优选举人,反对科场弄权舞弊,深受好评,九载期满而去,生员恋恋不舍。
弘治二年(1489),王佐带寿六十一改任江西临江同知,依然政绩昭著,博得了“所居民爱,所去民思”的赞誉。弘治八年,丘浚临终前尝言:“己有三恨,郡牒未修一也。”为解恩师遗恨,王佐不顾年老体衰,自费遍访琼州各地,广采博贤,搜集郡中古今文献,乡土风物,编成《琼台外记》一书,以补郡志之缺,王佐为官十多年不得升迁,同僚属吏,深为惋惜,但他毫不以为意。
正德初年,王佐年逾八旬,昏(目毛)不能看书,就让家人读而听之,手抖不能提笔,就口占遣儿作录。
正德七年壬申(1512)冬初,王佐病逝于乡,享年八十五岁,他的首门高足进士侍郎唐胄继其遗志,编写了《正德琼台志》,全文转录《琼台外记》于卷首,并高度评价说外记一书,乃王桐乡先生平生精力所在,在明初诗坛上,王佐和孙贲、黄哲、李德、赵介五人,为岭南诗派崛起的代表作家,被誉为“南国五先生”。明清两代,王佐和丘浚、海瑞、张岳崧等被称为“海南四绝”,“琼州四贤”。王佐的英名早已刻在中央国子监碑林上和编入中国名人辞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