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省 > 大同市 > 阳高县人物

徐化溥


[]

徐化溥,字云山,号云门,自称云门山人,阳和卫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徐化溥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徐氏祖上家境还算不错,母亲就让他安心读书,好长大以后有点出息。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的徐化溥,本想凭着十年寒窗苦熬的满腹经纶连中三元,考个进士混个一官半职。谁知经史兼通的他凭着真本事,竟没能在黑暗的科举场上出人头地,连个举人的边都没能沾上。回家之后他更加发愤读书,立志要以真才实学大大超越那些徒有虚名的纨绔子弟。工夫不负有心人,几年闭门不出之后,徐化溥不但经史倒背如流,文辞、诗歌均信手拈来,而且文章更显露出高不可攀的风骨。高超的学识不但令本郡人刮目相看,就连外地来访的饱学之士,也都佩服的五体投地。

清朝顺治初年(1644-1661),大同府历经“姜变”移驻阳和,世居阳和城内的徐化溥更加显露出来。在阳和府衙为官的曹秋岳(名溶,浙江嘉兴人,曾任职阳和兵备道)、魏环极(名象枢,直隶蔚州人,官至刑部尚书)等人,都是当时名著学界的人物,与徐化溥交谈后,不由得惊叹阳和小城竟有如此高士。从此,徐化溥的名气更大了。其间,徐化溥被阳高卫及大同府推举为岁贡,还被聘请在阳高卫县学担任教师。顺治七年(1650),知府胡文烨计划撰修《云中郡志》,熟知当地情况又学识渊博的徐化溥应聘并最终成为顺治《云中郡志》的主要执笔者。他怀着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以饱满的热忱,审慎的态度,娴熟的笔法,把家乡“云中实维重镇,表里山河之胜,弘开万雉金汤;藩坦畿辅之雄,严系重门锁钥”的雄姿,把家乡历经的辉煌与灾难,详实地录入史料之中。经过徐化溥的科学归纳,仔细推敲:“缠度一遵时宪,官方尽入新猷。山川景物之奇,间可用鼠毫拾翠;节孝忠良之款,断不敢鱼目混珠。武备次第而陈,濯尔临江洒汉,艺文拣选乃入,戛乎击玉敲金。”一部历史杰作应运而生——“是纂佥谋创草,集议成编。总甲乙之篇章,十四卷已备。纪中间之胪列,五十种匪多。”(引文均为阳和徐化溥撰《云中郡志跋》)阳和是徐化溥的家乡,又恰逢清初立为府治,这里创建府衙,重整学宫,兴修城关,翻新寺庙,一时欣欣向荣之景象充满街巷。徐化溥以极其高超的艺术风格,讴歌了大同各地特别是阳高的风景名胜,仅收入《云中郡志》的就有《阳和八景·白登遗迹》、《阳和八景·青龙惠水》、《阳和八景·神谷藏风》、《阳和八景·凿石通渠》、《题大同观音寺》、《和望恒山之作》等等。这些诗作以不同风格,从不同角度,既展现出当地的历史风貌,又突出了当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特别是他巧妙地以诗歌形式,系统地总结了阳和八景的迷人之处,读来惟妙惟肖。其中《白登遗迹》写道:“平城事已矣,霸迹总萧条。落日平沙浅,西风古木摇。共知孤注险,漫道六奇高。千古青山旧,长歌破寂寥。”《青龙惠水》写道:“有山不必高,有水山椒潏,-几多人?汲烹终日足。紫芝老碧泉,瑶草丛寒渫。傍水涌金莲,欲扦不可摘。”《神谷藏风》夸张地描写了高山峡谷、神风奇异的特别景致。《凿石通渠》则生动地叙述了古代阳高人民开山劈岭,发展水利事业的壮丽场景。《题大同观音寺》别有一番风味:“谁把落浮向此移,清芬禅味两相宜。便当携手赴松雪,来访中峰百韵诗。”《和望恒山之作》更加妙语横生:“爱恒山,恒山真可上,单峰崻无双,四岳让雄长。三千与大千,法中说龙象。有窟飞安王,巉岩不敢仰。云来蛇结阵,石去鸟有想。昔年白蝙蝠,峥嵘发空响。得道卧山椒,万尘若奔莽。云白草青青,若熬安所往?烟岚万壑晴,瞥见巨灵掌。石室拣兰台,赵符瘗何壤?”

阳和云林寺又名云林禅寺,俗称西寺,坐落在阳高城内西南隅,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这座明朝前期由皇帝下诏敕建的寺院,到崇祯初年已经年久失修。阳和居士李馨从崇祯九年(1349)开始捐资助修阳和西寺,历经10余年时间,先后修葺了大雄宝殿、天王殿、金刚殿、东西地藏殿等5座殿堂,同时创建了钟楼、碑楼以及围廊10余间,使云林寺发展成为一座完整的组群建筑。徐化溥欣然为此撰写了《重修西寺碑记》,详细记述了李馨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为云林寺所做的贡献。在赞叹重修后云林寺的壮丽景观之后,徐化溥发出了由衷的感慨:“吾乃知施与化各成愿想,而究是一大因缘,人人具如如心性,具如如愿力,各宜作如如观,之为因为果。”年近八十的时候,徐化溥每日坐在窗前,手捧书籍有滋有味地朗朗诵读,俨然一位饱学尊者。有时候,他骑着小毛驴悠闲出行,或探亲访友,或游山玩水,几天不回家来。他常以所见亲闻撰写诗文,自编《云门集》若干卷。大同府儒学教授冯云骧(字志俶,号讷生,山西代州人)取走书稿,准备为他刊印出版,但因种种原因没能流传于世。徐化溥去世后,坟墓建造在高县北4华里的地方,不少大同名人为他题写了墓志铭和挽联。

徐姓名人堂
阳高县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阳高县


下一名人:薛纶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