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克学,1947年生于莱城区大王庄前张街村,六岁随父学戏,八岁登台演出,1956年正式考入莱芜梆子剧团,从事舞台艺术五十余年,曾担任莱芜梆子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09年,他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莱芜梆子代表性传承人。
张克学.jpg张克学出身于梨园世家,父亲张登贞,艺名“继雷”,是莱芜梆子第五代传人,科班出身。1954年莱芜梆子建团,他是创始人之一。张克学自幼随父学戏,八岁登台,同时又受到师爷著名武生奚凤贤(艺名“奚裙子”)的亲授,长期受到莱芜梆子许多著名老艺人的艺术熏陶。
张克学集编、导、演于一身,生丑兼备,他的唱腔婉转自如,声情并茂,韵味浓厚,特色突出。他在继承原剧种唱腔基础上,大胆改革,对剧中人物的唱腔研究加工进而丰富创新,推动了莱芜梆子唱腔的发展。
张克学曾在《逼上梁山》、《逼婚记》、《十五贯》、《狸猫换太子》中扮陈琳、《正月十五雪打灯》、《好儿好女》、《大山魂》、《钓鱼人》、《红柳绿柳》、《推媳妇》等几十部戏中扮演主要角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他整理传统剧目十几部,为剧团及社会各界编演小戏、小品五十多个。还撰写了《这方水土的独特剧种》、《莱芜梆子表演风格》、《载歌载舞演春秋》、《莱芜梆子大腕魔旦子》等几十篇文章,对莱芜梆子和自己经验进行总结。1980年,他在山东省戏曲导演讲习班进修,艺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艺以来,为剧团传教、导演、排练大戏上百个,全团演员都受到过他的亲授与指导。
几十年来,张克学在参加的市、省、全国文艺汇演等重大活动中,身手不凡,年年有新戏、每每获重奖。在《秋耕之前》、《红柳绿柳》、《推媳妇》等十几个新创作剧目中,不仅担任主角、导演,而且对个别剧本参与创作和修改,这些剧目不仅拍成电视剧和电影在省内外播放,而且还获得了诸多奖项。其中,《推媳妇》在国家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中,张克学获优秀演员奖。张克学不管在剧中扮演角色,还是执导排练,对每一个经手的剧目,他都认真研究,细心琢磨,力求最佳的艺术效果。在《推媳妇》一剧,他大胆改革剧中旧的推车表演形式,在巧、奇、新上做文章,利用两根竹片当小车,道具能圆、能伸,变化无常,展现出精彩优美的画面,他把戏曲动作舞蹈化,又巧妙揉进现代舞和民间舞的动作,让这出戏焕然一新,如诗如画,得到了专家们的充分认可。
在剧团,张克学不仅是演员、导演、领导,他还肩负着培养青年演员以及莱芜梆子剧种的传承任务。他传教排练莱芜梆子传统大戏100多场。节假日,他放弃休息,很多青年演员到他家中听他讲戏,他不但要求青年演员掌握技艺,还要求他们了解莱芜梆子唱腔特点、表演风格及莱芜梆子悠久的发展历史,为此,他撰写了大量的莱芜梆子历史文章及有关的论述。
莱芜梆子,这个几百年民族民间积淀的文化遗产,列为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重点扶持、保护、弘扬。他作为一名老演员,感到无比高兴和振奋。张克学告诫青年演员要热爱自己的事业,刻苦钻研,认真学习老一辈艺术家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把这个深受广大群众喜欢的莱芜梆子演唱艺术继承、发展、传承下去,让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剧种再度吐发新枝,永葆艺术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