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新邵县人物

周芳


[公元1892年-1979年]

周芳(1892-1979)

周方,字静庵,迎光乡人,清光绪十八年(1892)十一月生,民国4年(1915)入湖南高等师范学堂,受业于杨怀中、徐特立诸名师,与蔡和森邓中夏同学。周方对武训办学精神甚为钦佩,决心献身平民教育事业,毕业后与蔡和森一家赴法勤工俭学,在沪候轮出国时因患急病而未成行,乃转入北京大学李大钊等主办的工读互助团。

民国9年(1920)回长沙,先后在省立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一师范、岳云中学等校任语文教师。他深感当时教育贵族化,不合国情,必须进行改革。民国10年(1921)10月,省长赵亘惕标榜“联省自治”公布《湖南省宪法草案》,他斥为是欺世诬民诡计,认为实行民主自治,澄须首先普及教育提高民智。他与罗教铎拟订《平民教育方案》,经省教育会通过,号召各大、中、小学和机关团体,附设平民学校,扫除文盲。他俩还创办一所基本平民补习学校以示范。舌改为平民女子职业班,招收妇女入学,设文化与缝纫课,由罗教铎任校长,周方任主事。蔡防的姐姐蔡庆熙、母亲葛健豪、中-员郭亮、彭慕陶等均参与其事,后来发展成为民范女子积业学校。

民国l3年(1924)元月,湖南教育界成立湖南平民教育促进会,周方被推举为总干事,更改力于推动平民教育运动,一年内受教育者达十万人,在周年纪念大会上,周方撰写“新世界是平民大舞台,我们当努力爬上去;旧教育是贵族装饰品,大家应尽量翻过来”的楹联。

由于湖南平民教育成绩突出,民国15年(1926)全国平民教育年会在长沙举行,与会代表誉湖南平民教育为“全国之冠”,周方被称为“湖南平民教育老总”。

民国20年(1931)秋,周方见沙市北郊枫树坪、伍家岭一带无小学,就自出资金,借用民房,创办枫林农村实验学校,免费招收贫苦菜农子弟入学。校门前写了副标明办学宗旨的对联:“以书蔬猪鱼为研究对象;向禾麻菽麦做实验工夫”。实验学校从简易的初小开始,再办高小,后又开办高中工学团,按周方提出的“三化”(劳动化、生产化、社会化)办学方针,实行半工半读。这时,全国开展乡村建设教育运动。湖南省教育厅设立农民教育馆,周方被聘为教导主任。民国23年(1934)6月湖南各界发起成立湖南农村建设协进会,周方被推举为总监事。他请准将沙市北郊划为农村建设实验区,以枫林学校为中心,以工学团学生为骨干,流动教学。建立民众图书馆,开展讲演、说书、唱歌、幻灯等活动,向民众进行爱国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同时开办小本借贷、卫生所、推广良种等社会事业。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范、枫林两校先后迁移到新化县城继续办学,民范女职成立中共地下组织,开展抗战救亡工作。枫林学校迁新化后,开办初中,仍坚持“三化”教育实验。在课程设置上实行集中与分组教学相结合。对无力升学学生,减少英语、理化课,增加生产技术课。为使实验班计划得到批准,他从湘鄂边区翻山越岭步行500里至重庆,与当时教育界前辈张伯苓黄炎培陶行知等教育家讨论“三化”教育及教育改革等问题,得到他们的支持,实验班计划得到教育部的批准,并给予奖励和补助。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来嘉许他艰苦办学精神,赠予2000元支持办学。周方回校后,即在新化县上田扩建校舍,进一步开展“三化”教育实验,使枫林中学在新化上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抗战胜利后,他又历尽千辛万苦在长沙市枫树坪原校址的废墟上重建新校舍,恢复枫林学校。同时,借肇嘉坪新化会馆为临时校址,恢复民范女职。新化县城的枫林、民范两校仍继续开办,使原两校变为四校。周方在开办平民教育时,常遇到旧的思想意识和习惯势力对革新教育的阻力和私人办学在经费上的困难。他虽经常负债累累,但锲而不舍。有人嘲笑他是武训。枫林教师说他“碰钉子中常带笑,为树人计不灰心”。

1949年,周方到北京,被特邀参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他提出扫盲与开展工农教育等建议,又自请入华北革命大学学习。1951年返湘后,受聘任省文史馆馆员。后随女儿定居北京,仍在街道做扫盲等工作,并将珍藏的l79卷古书捐献给北京市文物管理处。著有《乡村教育补充教材》、《抗战必胜弹词》、《农村杂字》等书。l979年3月1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7岁。


  相关院校:
北京大学
周姓名人堂
同名人物:
同年(公元189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9年)去世的名人:
北京大学人物介绍
新邵县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新邵县


下一名人:李文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