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籍,纳米科学家。1939年5月出生于日本,1968年获得日本东北大学博士学位。2010年当选为日本学士院院士。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饭岛澄男是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1991年在《自然》杂志上宣布观察到纳米碳管,由此开拓出一维纳米材料的全新研究领域,为推动纳米科技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该论文单篇已被引用一万多次,居于该领域之首。1971年,他将铌酸钛的电子显微像和其晶体结构结合起来,显示出高分辨像中一个像点对应着重金属原子柱。人们直接看到原子的美好愿望终于实现了。一门新兴的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科也因此而诞生。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兴起不仅给固体物理、固态化学、电子学、材料学及地质矿物等物质科学带来新的活力,也为生命科学中至关重要的生物大分子结构的研究起极大的推动作用。1991年,他用电弧法制备的碳材料中观察到纳米碳管。它是由碳原子形成的石墨片层卷成的无缝、中空管体。饭岛澄男用电子显微像和电子衍射表征了纳米碳管的直径、壁层以及螺旋性,从而确定了碳物质的这一新品种。他接着在纳米碳管制备技术;打开纳米碳管封闭端头而对之实施管内充填的技术;纳米碳管的物理化学性能;其他一些物质的纳米管和纳米线都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纳米碳管具有奇特的电学性能,被认为是纳电子学的重要候选材料;纳米碳管还有优良的发射电子、发光特性;高比强的力学性能和很好的化学吸附性及充填可能。所以纳米碳管的研究已经成为纳米科学技术的重要方向,也是凝聚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饭岛澄男的开创性工作和一直以来的活跃研究奠定了他在纳米科技方面的引领地位。饭岛澄男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对推动中国纳米科技、电子显微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文革之后最早访问中国的日本科学家之一。他在美国期间,热情指导和帮助了中国访问学者。返回日本后,与清华,北大等多个研究组合作研究和培养研究生,发表高质量研究成果。所指导中国学生已有多名成为学术带头人。他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的名誉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的讲座教授。他还是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联合)国家实验室的国际咨询委员会的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