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市人物

胡昌炽


[公元1899年-1972年,著名园艺学家]

胡昌炽

胡昌炽(1899—1972),字星若,1899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他自幼喜爱种树栽花,曾在苏州家中自建“赛植园”,希望与已有的植物园相媲美。17岁东渡日本留学,21岁毕业于东京大学农学实科后回国。他接受家乡苏州农业学校之聘,任教员4年。25岁时与周淑慧女士结婚,婚后再度赴日进修,入东京大学研究园艺学。1928年,胡昌炽回国后创建金陵大学园艺系,任教授兼系主任,长达20年。这是我国高等学校设置园艺系的开端。1929年,他参加创建中国园艺学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金陵大学内迁四川成都。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他始终在金陵大学坚持教学与科研。四川盛产柑橘,他在柑橘类果树调查、研究与改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和师生走遍了巴山蜀水,亲临现场调查研究,与果农交谈,总结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当时,40多岁的胡昌炽已在学术上日趋成熟,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柑橘分类学专家。抗战胜利后,他回到南京金陵大学,决心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奋斗。

1948年秋,胡昌炽利用休假机会去台湾考察并讲学。由于时局骤变,他被长期阻滞在台,任台湾大学教授兼园艺系主任。1950年,应美国加州大学的邀请,赴美考察研究一年。返回台湾后,他用加州柑橘与四川柑橘进行比较研究,1953年写出了研究报告。1957年他辞去了园艺系主任职务,专心致力于园艺植物分类学研究。1972年8月8日突发中风病,但仍坚持修订《园艺植物分类学》。同年9月2日在台北与世长辞。胡昌炽为人谦逊,待人和蔼可亲,工作勤奋,事业心强。在台湾工作期间,曾两次获得优良教师奖状。他为中国的园艺高等教育和园艺科学研究,尤其是园艺植物分类学研究奋斗终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主要成就

胡昌炽是近代高等园艺教育的开拓者,在教学工作上颇具特色。首先在教材方面,鉴于教会学校及台湾学校中多用外国的教材,他深感这些教材不切合中国实际,长此以往将使我国园艺科学永无独立之日。于是,他结合实践编著适合我国国情的实用教材。1946年著《果树学泛论》(后增订再版2次)。1950年出版《蔬菜学(泛论)》;同年还有《园艺学(泛论)》,(上、下册)问世。1964年出版《园艺植物分类学》,随后又增加了补遗和索引。1966年著《蔬菜学各论》。这些教材是在搜集中外资料并结合他本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纂而成的,是结合中国实情的园艺学优秀教科书,被海峡两岸各大学农林院校广泛采用。胡昌炽在大学教学中,曾教授过园艺学泛论、园艺学原理、果树学泛论、果树各论、果树分类学、柑橘学、蔬菜学泛论、蔬菜学各论,他还开设了温室园艺学,并为研究生开设世界果树等课程。

他常亲自指导学生实习、设计、专题讨论以及毕业论文的写作等,工作认真负责。在指导学生做毕业论文时,常先带领学生去菜田观察,研究作物不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遗传育种试验。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大胆放手,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能力。在教书育人中,他重视课堂纪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勤勤恳恳地工作。

胡昌炽在柑橘、梨、苹果等果树及蔬菜研究中硕果累累。胡昌炽十分重视良种推广工作,在果树繁殖、果树选种、蔬菜采种、蔬菜早熟栽培等方面热心推广良种良法,颇具成效。尤其在果树选种方面,更是成果累累。20世纪20~30年代,他在江浙调查桃品种,选出陈圃水密、陈圃蟠桃等良种,并大量繁殖推广。30~40年代,在浙江黄岩、四川金堂选出柑橘无核品种,大量繁殖推广。胡昌炽早期学生,今台湾大学的林乐健教授说:“记得胡教授对我们说过‘学园艺的人,要有一颗永恒的心,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学生洪立、黄涵在1968年的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生等自毕业后随从16载,不仅园艺学之教导,具有数事值得效法者。例如,师对园艺各种书籍尽力搜罗,整理缕析有条不紊,并将其全部捐赠园艺系图书室,供作师生参考之资。至于其治事,乃今日事今日毕。此种笃实之精神,堪为后学之楷模。在试验实习之际,又常以‘把握时机’之珍言勉励生等。胡老师毅力之坚强,使生等衷心景仰。”1928年回国后,他就进行江浙枇杷品种调查,发现大红袍、照种白沙为枇杷最佳良种。1931年,他发表了《江浙桃种调查录》,主持绘制了江浙桃品种图谱,进行了品种分类,并建立了品种圃。他长期坚持柑橘研究。自1928年起,他先后到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川、台湾等地调查研究,搜集材料,进行分类、选种、果实品质分析、开花结果习性、落果、砧木等多方面研究。1950—1951年在美国加州考察,研究柑橘分类、砧木、珠心胚品质及果皮形态性状等。他对柑橘研究的最大贡献是中国柑橘分类和中国柑橘栽培史的整理。他还参加选育出无核红橘、无核柑、无核黄果(甜橙)、鹅蛋柑(甜橙)等,并对多种柑橘进行了品质分析。胡昌炽进行了东亚梨属植物分类和梨自花不结实性研究,进行了中国苹果属植物分类研究,查明了国内苹果栽培品种的欧美原名。他对台湾凤梨果实进行了系统的品质测定与分析,研究了凤梨园野草的种类及其防治方法。此外,他还对梅、李、葡萄、核桃等果树进行过调查研究。他编制的世界经济果树名录,其内容包括植物学名、中文名、英文名,检索方便,一目了然。

在蔬菜研究方面,胡昌炽曾与黄涵合作,1955—1957年在台北以18个甘蓝品种为材料,进行多种性状测定与比较。1957—1959年,他继续与黄涵合作,进行菜豆肥料试验,发现氮、磷肥配合施用,有显著增产效果。对不同蔬菜的分类研究也取得很大进展。如通过染色体基数之差别,将芸薹属蔬菜(Brassicaspp.l.cvs)分为黑芥、芥蓝、油菜、白芥菜、芥菜、瑞典芜菁等组。对中国栽培葫芦科(瓜科)蔬菜,则记其性状、历史、分布,查明学名、中文名、英文名,作了系统的分类。他还研究了葱属蔬菜,对中国栽培的种类、品种、原产地、历史、性状、栽培期及用途等,进行了比较和探讨。此外,对中国栽培的茄科蔬菜,进行了来历、形态、性状、品种、用途、名称等方面的研究。

胡昌炽十分重视良种推广工作,在果树繁殖、果树选种、蔬菜采种、蔬菜早熟栽培等方面热心推广良种良法,颇具成效。尤其在果树选种方面,更是成果累累。20~30年代,他在江浙调查桃品种,选出陈圃水密、陈圃蟠桃等良种,并大量繁殖推广。30~40年代,在浙江黄岩、四川金堂选出柑橘无核品种,大量繁殖推广,受到群众的欢迎。

胡昌炽编著了权威性园艺巨著《园艺植物分类学》。中国园艺植物丰富异常,但绝大多数国产果树、蔬菜、花卉的拉丁学名是外国人定的,甚至不少中国园艺植物的品种分类也硬搬外国的系统。这种现象表明中国人对本国园艺植物的研究起步较晚,我们尚未完全掌握自己的家底,因而张冠李戴、机械搬用等讹误时有所闻。这对于开发、利用中国园艺资源极为不利。为此,胡昌炽在园艺植物的正名和分类上做了大量研究,终于集腋成裘,自成体系。1964年,由台北中华书局出版了《园艺植物分类学》一书。这是一部权威性园艺巨著,也是一部记录中国园艺植物家底的专著。这部40万字的专著包括中国原产及栽培的果树、蔬菜、花卉、药用植物及观赏树木等,内容十分丰富。对于园艺植物的种类与变种、品种、分科、学名、中文名、英文名以及性状、来历、分布与应用等方面,该书都有较准确的记述,其中很多是第一手资料。对品种分类,他也以一些果树、蔬菜、花卉等园艺植物为例加以介绍。1967年,他又发表了《园艺植物分类学补遗及索引》。1986年仍由台北中华书局增订再版,将后者纳入前书,使之日臻完备。此书对中国乃至世界园艺植物栽培、应用与开发,业已发挥并将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

胡昌炽毕生致力于园艺科学的教学、研究和推广,其时间之长、研究之专、著述之丰、实地调查之广、归纳分类之精确,对中国园艺科学的贡献,功不可没。


  相关院校:
南京农业大学
胡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89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2年)去世的名人:
南京农业大学人物介绍
苏州市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苏州市


下一名人:盛诚桂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