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书仓(1891年10月14日—1955年3月),字大酉,湖南省永兴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廖书仓是“五四运动”发起人和领导人之一。“五四运动”后,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
1891年10月14日,廖书仓出生于湖南省永兴县十八都山下村(今鲤鱼塘镇联盟村),父亲系前清拔贡。年少时,廖书仓师从当地名师清代廪生廖开第门下,熟读经史。后考入长沙广益中学。
1914年,廖书仓进入北京大学法科系学习。
1918年5月,为反对段祺瑞政府与日本秘密签订的- 条约,留日学生组织 - ,全体- 回国。廖书仓、许德珩、邓中夏等到湖南会馆看望回国的学生代表,商讨成立了“学生救国会”。
1919年3月23日,邓中夏、廖书仓、许德珩等北大学生成立平民教育讲演团。
1919年5月3日,北京大学生大会在北大三礼堂举行。当时高师、工业专门、政治专门学校学生代表应邀参加。大会推举廖书仓为临时学生会主席。
1919年5月4日,在各校代表讲演之后,大会主席廖书仓当场宣布“- 开始向东交民巷前进!”,以北大学生为前导的声势浩大的爱国- 开始了。
1919年,北京大学毕业以后,深受蔡元培校长赏识的廖书仓被聘为北0 科讲师,著有《刑事政策学》,后又在中国大学、民国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平民大学任教。
1927年冬,直奉战争爆发,廖书仓返回故乡永兴。
1929年,廖书仓在长沙女子中学、群治法政中学任教,并兼任湖南省审计委员会委员的闲职。
1934年,廖书仓调任城步县县长,因“放任”肖克的红军部队过境,上任三个月就被撤职查办。后返回长沙,在毅芳中学、长沙二中任教。
1937年七七事变后,廖书仓令儿子廖云程放弃职业,投考中央军校,奔赴抗日救国前线。
1938年,张治中主湘,廖书仓被任命为湖南省民众抗日自团军事参议会参议。
1939年,长沙文夕大火后,廖书仓重返故乡永兴,发展教育事业。他以永兴太平寺为校址,创办永兴私立安陵中学,并担任校长。一年后,因经费困难而停办。
抗战胜利后,廖书仓赴衡阳任省立三师教员,两年后改任衡阳新京中学教务主任。
1949年,永兴解放前夕,廖书仓再度回乡,在樟树开办中学补习班。
解放后,廖书仓先后在郴县适存中学、俊明中学任教,并两次出席省人民代表大会。
1955年3月,廖书仓因病去世,享年6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