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奎安(1879—1947),出生于巴县人和乡(今华岩镇),名光文,又名昌垣,别号葵庵居士,“重庆五老四学士”之一,,巴县议事会议长,重庆大学创始人之一。早在1925年就倡议筹办重庆大学。
清光绪五年(1879)生于巴县人和乡(今华岩镇)。曾任重庆府中学堂教师、县察学员。
民国十一年(1922)任巴县议事会副议长,为巴县文教、工商界的知名人士。
民国十四年(1925)冬,在议事会上率先提出创立重庆大学的议案。
民国十八年(1929)与潘文华、甘典夔、汪云松、李公度、温少鹤等13人被推为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并与杨芳龄、温少鹤等负责经办校舍、校具等事宜。
民国十五年(1926),“求新”制革厂进行增资改组,设董事会,李奎安任董事长兼副厂长。
民国十六年(1927),重庆人民反帝运动高涨,为 外资,李奎安曾应重庆政、商界头面人物唐式遵、汪云松、奚致和等之邀,组成“新财团”,收买全部外股,变美丰银行中美合资为全部华资。
民国二十年(1931)前后,重庆生丝业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面临衰落危机,威胁整个四川生丝业,重庆丝业界向国民政府提出“救济四川丝业意见书”,同时推荐李奎安、温少鹤为代表赴南京- 。不久,经同业公议,订出整顿川丝的《川丝业联合共管实施方案》,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3月将川省各地的11家铁机丝厂组成一个“托拉斯”式的联合组织——大华生丝公司,李奎安被推为公司的常务董事。一年后,四川省政府拨给经费和建设厅筹办的桑园,将四川生丝贸易公司与大华生丝公司合组为四川丝业公司,扩大经营范围,兼营制种场、丝绸厂、绢纺厂等;过去因负债抵押给地方政府的大华生丝公司所属11家工厂也拨交四川丝业公司统一管理,从而垄断了四川省的蚕丝。合组后的首届董事会中,李奎安、温少鹤等为重庆丝商代表,李奎安仍任常务董事,一直到抗日战争时期。
李奎安一生以经商办学为要务,因此他的周围多是些饱学之士,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与赵熙的交往。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赵熙七十大寿,李奎安邀请赵熙及其门生、朋友一行十余人同游华岩寺,记有大令李伯恺、进士萧湘、厅长向楚、茂才朱蕴章、文光汉、居士陶阖、李奎安之叔长寿县长李荃甫等。大都年过花甲,白发染鬓,故旧至交,相携以游,忘情于巴山灵境,叹息于物是人非,感慨良多,赋诗以纪。李奎安此次赋诗《丙子中冬奉约香宋老人游华岩作》云:
丈室天花近作邻,由来禅老是乡亲。历朝戒录关文献,晚饭伊蒲略主宾。
妙句欲参黄檗果,香山齐会白头人。明朝请过茅亭宿,细雨山原看小春。(按:此诗碑刻今存华岩寺壁,据刻本书风判断乃赵熙手书,尤为珍贵。)
民国二十六年(1937),重庆自来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李奎安与刘航琛、何北衡、赵资生等被推为董事,并曾一度代表重庆工商界赴日本考察。此外,他还担任过华懋公司董事、大夏建筑公司董事长等职务。同年,参与《巴县志》编纂工作,任总务副主任。
李奎安晚年好佛学,曾主持重庆爱道佛学社。他热心地方公益事业,曾任重庆救济院院长,对创办重庆幼稚工厂颇多襄助。
李奎安雅好诗书,与名士赵熙、高僧能海法师往还,常有诗词唱和,但未发现诗集传世。
民国三十六年(1947),李奎安因病去世,终年68岁。重庆市参议会为李奎安树立纪念碑于中央公园(人民公园丹凤亭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