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市人物

潘君拯


潘君拯(1922—),上海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4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历任农业机械化系主任、农业工程学院院长。先后担任第三、第五、第六届江苏省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成长经历

潘君拯,1922年12月25日生于上海。1934年夏考入江苏省立上海中学初中,1937年夏考入该校高中。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因逃难休学一年。1938年夏复学。1941年夏考入国立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于1942年农历正月初七离沪赴浙江龙泉浙江大学分校借读。1942年5月日军侵占浙江金华,潘君拯于6月3日离龙泉经闽、赣、粤、湘、桂,10月1日抵达重庆,到小龙坎交通大学重庆分校复学。不久,重庆分校迁九龙坡,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

1944年4月日军发动“一号作战”,企图打通大陆交通线。12月初,日军攻战贵州独山,直逼贵阳,重庆震动。值此危急关头,潘君拯响应国家号召,志愿从军,赴四川璧山201师入伍,先后任列兵、班长,军衔为二等兵、上等兵、下士,兵种为炮兵。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潘君拯于10月返校复学,12月随校回上海。1946年初交通大学开学,4月初潘君拯完成学业,经陈大燮教授介绍到上海西南金属器材厂工作,任工务主任、副厂长。

1948年4月,潘君拯到上海招商局轮船公司工作,任办事员。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到沈阳东北电器管理局工作,任副技师、助理工程师。1950年7月到南京金陵大学工作。1952年院系调整,被分配到南京农学院工作。

1958年南京农学院农业机械化系迁到浦口,与江苏省南京农业机械化学校合并,成立南京农学院农业机械化分院,潘君拯任教研室主任。1970年南京农学院农业机械化分院迁往江苏镇江,与镇江农业机械学院合并。1981年,镇江农机学院成立农业机械化系,潘君拯任系主任、教授。1985年,农业机械化系迁回南京,成立南京农业大学农业工程学院,任农业工程学院院长,于1992年退休。

1992年受聘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任期5年。

先后担任第三、第五、第六届江苏省人大代表、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1992)。

主要成就

第一,教学工作。自1950年至1992年,授课约40年。自1980年起,先后指导硕士研究生13人,博士研究生1人。1991年7月起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第二,科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项目为水田土壤流变理论。

主要学术论文有:

TheGeneralRheologicalModelofPaddyFieldSoilsinSouthChina,J.Terramechanics.23(2).1986.

FuzzyClustertingofPaddyFieldSoilsinSouthChina,J.Terramechanics.35(1),1998.

第三,专利有鱼苗计数器(1990)、刀盘式刈禾器(1991)、容积式粉丝计量装置(1991)和链桨式水田行走装置(1992)。

第四,主要著作有《农业流变学导论》(合著),1990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

第五,奖项有:《我国南方水田土壤的流变特性》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进步三等奖;《水田土壤流变模型及其应用》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

第六,社会职务。先后担任第一、第二届江苏省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第三、第四届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


  相关院校:
南京农业大学
潘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922年)出生的名人:
南京农业大学人物介绍
上海市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上海市


下一名人:高良润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