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卓吾(1887—1931),初名孔才,后改名荦,字卓吾。江苏如皋磨头人,生于如城。幼孤家贫,就读于如皋孤幼小学、如皋工业学堂、上海高等工业学堂,因遭清政府通缉,东渡日本,加入同盟会。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为其办报,秘密运送起义武器。历任孙中山广州大本营参军、上海电报局局长、武汉政府交通部电政司司长、财政部印花税处处长兼江苏印花税局局长、铁道部参事等职。民国18年,孙中山安葬南京,沈卓吾任奉安委员会秘书,主持编纂《奉安实录》。
沈卓吾关心家乡人民,对如皋孤幼学堂、育婴堂、游民教养所均有所捐助。他还奔走于南洋华侨之中,募集巨资,赈济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省的灾民。1931年,江北大水,他力主以工代赈,修复堤堰,并携资乘大德轮赴灾区查勘,船毁于火,他落水殒身。享年44岁。
人物生平播报
家境清寒,父亲以教书为业,早年病故。母亲代人家做针线、洗衣服,将他抚养成人。
沈卓吾初在商店学生意,后来到如皋工业学堂当职员。因聪敏好学,被送江南高等工业学堂(一说上海高等工业学堂,存疑)补习工艺,毕业后留校为技师。因为经常和同学谈论革命,被人告发。他得到将被逮捕的消息后逃往日本,改名荦,字卓吾。在横滨,沈卓吾谒见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奉命回国策划起义,曾为革命党人焦达峰秘密运送 至湖南。
辛亥革命成功后,沈卓吾回到如皋,与姜渭璜等人合资创设花边结网公司,开如皋妇女手工产品销往国外之先河。其后,他在上海主办《工商日报》和《中国晚报》,宣传- 。
当河北、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省旱灾时,他积极向南洋华侨劝募巨资,亲赴灾区赈济。沈卓吾和孙科交谊深厚。武汉国民政府成立前,沈任上海电报局局长。孙科任交通部长,委任沈为其所属电政司司长,后又改任财政部印花税处处长兼江苏印花税局局长及上海特区印花税处主任。民国十八年(1929年)“孙总理奉安大典”,沈任奉安委员会秘书,主持编纂《奉安实录》。民国二十年(1931年)罹难之前,沈已接受委任将赴南京铁道部任要职。
大德轮出事后,浮尸满江,但未见沈的遗体。后来家属悬重赏找寻,两个多月后,有人发现江边滩上有一尸体,面目已经模糊,根据衣服和袋里的一张名片断定为沈的遗体,后葬于如皋东门外仙鹤乡通扬运河北岸。丧礼极为隆重,铭旌系孙科所书。于右任书挽联:“大志已随流水去,舍身却为救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