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超,男,1958年10月生,汉族,江西省弋阳县人。1981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力学系,获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获博士学位。1986年至1988年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工作;1986年至199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分校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1991年至2005年在美国普林斯顿NEC研究院工作;2005至201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工作(终身正教授)。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1997年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现为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讲席教授(2011年),曾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长江讲座教授(2003年-2011年)。
汤超在统计物理、复杂系统、物理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领域开展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多年来着力用物理学思想及方法研究生物问题,探索生命系统中的定量规律和设计原理。1987年提出自组织临界性科学思想,开创了复杂系统研究的新领域(Phys.Rev.Lett.1987);1996年将统计物理思想引入蛋白质折叠问题,提出了蛋白质的可设计性原理(Science1996);2004年应用非线性物理研究生物调控网络动力学问题,提出了生物系统鲁棒性的理论解释(PNAS2004);2009年用统计物理思想方法研究生物网络拓扑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找出了其中具有普适性的设计原理(Cell2009);2013年将非线性物理与干细胞实验结合,与邓宏魁合作提出了干细胞重编程的“跷跷板”模型(Cell2013)。近年来在细胞周期调控、细菌优化生长策略、人工智能在生物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均取得重大进展。
汤超目前还担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理论生物物理中心科学顾问委员;丹麦波尔研究所科学顾问委员;中科院大学卡弗里理论科学研究所科学顾问委员;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主任;美国物理学会物理生物学奖遴选委员会主席;《ReportsonProgressinPhysics》期刊编委;《QuantitativeBiology》期刊共同创刊主编。
来源: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