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甘肃省 > 张掖市 > 高台县人物

王铭五


[公元1908年-1934年,革命烈士]

王铭五,原名王全福,1908年1月11日出生在甘肃省高台县正远乡的一个地主家庭。6岁时,望子成龙的父亲将他送进了私塾。后来他考入了县高等学堂。王铭五勤奋好学,学习成绩一直优异,尤其擅长书法、绘画。他时常阅读各种书籍,《三国演义》《说岳全传》令他爱不释手,关羽赵云岳飞等传奇人物是他崇拜的偶像,他期望有朝一日也能像他们一样,驰骋疆场,精忠报国。

王铭五4岁时,考入肃州(今酒泉)师范,开始独立生活。肃州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文化比较发达,消息也比较灵通。当时已是五四运动之后,旅居北京等地的甘肃籍学生,将各种进步书刊寄回故乡。孙中山先生在广东领导国民革命,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信息,也在学生中流传。思想敏锐,富有爱国热情的王铭五深受这些思想的影响。

1926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冯玉祥于绥远举行“五原誓师”,就任国 军总司令,参加北伐革命,西北出现了大好的革命形势。年轻的王铭五,为迅速发展的革命形势而欢欣鼓舞,深为国 军“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口号所吸引。当他获悉国 军军事政治学校招生的消息后,兴奋异常,毅然决定到西安报考军校。

一个家境富裕,生活安定,受过良好教育的师范学生,要到千里之外去报考军校,这在当时有些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王铭五的父亲坚决不同意儿子的想法,一些亲友也劝他不要报考军校。然而王铭五主意已定,慷慨激昂地说︰“人各有志,当兵报效国家,有什么不好!”谁也动摇不了他的决心。

1927年1月26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日),王铭五顾不得大年将至,告别了家乡父老,踏上了漫漫旅途。他来到古城西安,考入国 军军事政治学校,开始了戎马生涯。

王铭五所在的军官学校,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较多,政治空气很浓。该校由共产党员史可轩任校长,邓希贤(邓小平)任政治部主任,唐澍任政治主任教官,还有一些共产党员任政治教官。共产党员、国 军政治部副部长刘伯坚也来学校讲政治课。校园里到处能听到《国际歌》。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学习讨论会、理论讲演会、墙报委员会,成为传播进步思想的阵地。王铭五积极地参加这些组织的活动,接受进步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因为他表现积极,而且文才出众,被指定担任墙报、油印小报,这样,他与共产党员有了更多的接触,结交了一批党员朋友,彼此建立了相互信任的良好关系。

1927年6月,冯玉祥在国 军中开始“清党”,共产党员刘伯坚、邓希贤等人先后被“礼送”出境。怀有救国救民壮志的王铭五,面对这严酷的现实,陷入了苦闷和彷徨。

1930年,冯玉祥、阎锡山联合反蒋。8月,王铭五从军校结业,被分配到装备精良的第十四师第一旅(即原手枪旅)第二团机枪连任中尉连副。不久,冯玉祥兵败,其部下孙连仲蒋介石用重金收买,部队改编为第二十六路军。蒋介石为达到其“剿共”和在战争中消除异己的双重目的,将在山东立足未稳的第二十六路军调往江西参加“剿共”。蒋介石的罪恶企图,引起了第二十六路军广大官兵的强烈不满,反蒋情绪日益增长。王铭五也和有正义感的广大官兵一样,义愤填膺。他怀念故乡,怀念亲人,更怀念在大革命年代的美好时光和朝夕相处的共产党朋友。现在,蒋介石要他们把枪口对准红军,对准他昔日的朋友和钦佩的人,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现实,他从内心深处恨透了蒋介石。怎么办?他望着宁都城外山头上日益增多的家乡弟兄们的坟茔,耳边响起士兵中流传的顺口溜︰出了北门望北坡,新坟更比那旧坟多,新坟埋的都是北方老大哥。要想回到北方去,只得联合起来倒戈。

所谓倒戈,就是反对蒋介石,投奔红军。如何倒戈呢?王铭五苦苦思索,理不出个头绪来。

就在王铭五苦闷彷徨的时候,中共中央军委派王超、袁汉澄(即袁血卒)、李肃三人到第二十六路军开展 工作。他们首先与第二十六路军中的地下党员、七十三旅上尉参谋刘振亚接上关系,很快掌握了第二十六路军官兵的思想动态。他们充分利用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在这个部队中的政治影响,通过各种方式,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壮大党的力量,伺机发动起义。

袁汉澄与王铭五是军官学校的老同学,从西安到郑州一直在一起,曾共同担任过墙报、油印小报的,彼此友谊很深。袁汉澄深知王铭五的政治倾向和为人,对他寄予高度的信任和期望,将他作为首先发展入党的对象。

袁汉澄找到王铭五,老同学相逢,自然是又惊又喜。他俩叙谈了分别后的情形,话题自然转到了第二十六路军的前途和命运上。王铭五也了解袁汉澄,他将胸中的苦闷一股脑儿地倾吐出来,表达了改变社会现状的强烈愿望。袁汉澄将自己的使命也告诉了王铭五。党的信任使王铭五非常感动。他说︰“当今天下,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如果党认为我够条件的话,我要求加入共产党,为推翻国民党反动派,拯救四万万同胞,一同参加秘密斗争。”他坚定地向袁汉澄表示︰“你说咋干吧,我听你的!”于是,经袁汉澄介绍,王铭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王铭五入党后,工作格外起劲,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他所在的连队连长有军阀作风,带兵简单粗暴,经常打骂士兵,而他态度和蔼,以礼待人,深受士兵的尊敬。第二十六路军士兵中西北人居多,王铭五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在士兵和下级军官中广交朋友。在他的周围,团结了一批进步士兵,徐国珍便是其中的一个。

徐国珍是甘肃天水人,当时在营部当兵,与王铭五关系很好。他见王铭五生​​活清苦,连象样的被褥都没有,就送给王铭五一条毛毯。然而,使他感到迷惑不解的是︰王铭五是个连副,每月的军饷也算可观,为什么这样克俭?后来他才知道,王铭五每月的军饷,大部分交了党费。

一天,徐国珍和王铭五一块上街,看到墙壁上画有许多丑化、诬蔑红军和共产党的漫画。有一幅画把红军领导人画成青面獠牙,十分可怕。徐国珍悄悄地问王铭五︰“红军真长得这样吗?”王铭五见周围无人,压低声音对他说︰“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俄就是苏联,共就是共产党。如果共产党、红军真是漫画上那样杀人放火,孙中山能说他们好吗?能和他们联合吗?”王铭五见徐国珍听得入神,又接着说︰“红军主张人人平等,谁也不欺负谁,是专门为穷人办事的!”浅显明了的几句话,使徐国珍心理豁然开朗。他猜测王铭五可能就是共产党,从此与王铭五的来往更多了。后来,王铭五和其他党员开会、踫头时,常由徐国珍给他们望风,打掩护。

王铭-但在士兵中有威信,在军官中间也有一定的影响。因他擅长书法,一手字苍劲有力,前来求字的军官很多,王铭五有求必应。当时在第二十六路军第七十四旅(即原十四师)许多军官房间的墙上,都挂有他写的条幅。王铭五以文会友,在军官中结交了许多朋友,一些高级军官也很赏识他的才能,愿意同他接近。这为他开展工作创造了便利条件。当时党组织曾考虑︰万一起义失败,就留下他在第二十六路军长期潜伏,继续开展 工作。

不久,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第二十六路军成立了中共特别支部。特别支部由三人组成,刘振亚任书记,袁汉澄任组织委员,王铭五任宣传委员。王铭五参加特别支部后,工作担子更重了,他负责起草、收发党的文件和收党费等工作。他经常以请客吃饭、打麻将为掩护,与刘振亚、袁汉澄等人秘密聚会,研究发动起义的各项工作。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了抗日反蒋怒潮。第二十六路军中广大官兵表现出了很高的抗战热情,发出了“回北方,打日本”的呼声,高级将领也联名通电蒋介石,要求北上抗日,并立即付诸行动。董振堂率领第七十三旅在前开路,离开宁都向北挺进。但是,蒋介石派嫡系部队挡住了第二十六路军北上的道路,这更加激发了第二十六路军官兵的反蒋情绪。发动起义的条件逐渐成熟。在组织起义的日子里,特别支部的工作非常紧张。他们开会分析研究官兵的思想动向,及时向第二十六路军参谋长、共产党员赵博生等人提出建议。王铭五经常彻夜伏案起草各种文件。著名的《特别支部宣传决议》等文件,就是他起草的。他还写了一首歌,歌词是︰

红军来了,缴枪吧!

每人三块大洋,回家吧!

红军来了都欢迎,

打倒-奸臣回北方。

红军来了齐欢唱,

打倒日本军阀,得解放。

当时,这首歌在第二十六路军士兵中广为流传,起了很好的宣传鼓动作用。

1931年11月下旬,党在南昌的地下联络机关被敌人破坏,第二十六路军特别支部领导人名单落入敌人之手。蒋介石从南昌行营拍来“十万火急”的电报,责令“二十六路军总指挥部严缉刘振亚、袁汉澄、王铭五三名0分子,星夜送行营惩处。”电报幸而落入译电主任、共产党员罗亚平的手中,转给了赵博生。此时,第二十六路军总指挥孙连仲借口养病,离开部队到后方享乐去了,部队由赵博生掌握。情况万分紧急。特别支部经过研究,采取了两项应急措施︰一面由赵博生向蒋介石拍出“遵令即办”的电报进行敷衍,一面派人星夜赶往苏区瑞金联系,请红军协助。在特别支部的有力推动下,赵博生果断决定提前举行起义。特别支部成员和共产党员们格外忙碌起来。

王铭五的主要任务是,稳定身边部队,搞好宣传工作。他平时联络的进步官兵,这时开始发挥作用,徐国珍就被派去监视本营营长的行动。一切布置停当后,王铭五闭门赶写标语︰“到红军中去,红军与我们是兄弟!”“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东三省!”“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苏维埃政府!”通宵达旦的工作,使王铭五的双眼布满了血丝,而他心中却感到无比欢畅。现存的为数不多的宁都起义时留下的标语中,有的就是王铭五的手迹。

1931年12月14日,在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人领导下,震惊全国的宁都起义爆发了。第二十六路军17万名官兵,摆脱了蒋介石集团的控制,弃暗投明,集体参加红军。王铭五摘下青天白日帽徽,撕掉国民党军队的符号,满怀胜利的喜悦,随着浩浩荡荡的部队,奔向中央苏区。

宁都起义成功后,起义部队被改编为红五军团,季振同任军团总指挥,董振堂任军团副总指挥兼第十三军军长,赵博生任军团参谋长兼十四军军长。红五军团成立以后,中央派来了大批优秀干部,加强对五军团的领导。萧劲光担任了军团政委,刘伯坚担任了政治部主任。经过短时间的教育、整顿和改造,部队面貌焕然一新,不久就以崭新的姿态和兄弟部队并肩战斗,活跃在反“围剿”的战场上。

起义后,王铭五被任命为红五军团十五军第四十四师第一三二团团长。他率部参加了赣州、漳州、水口等著名战役和战斗。他作战勇敢,管理部队很有条理,待人诚恳,与同志相处十分融洽,0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赢得了领导和同志们的称赞。

1932年7月9日,王铭五参加的水口战役,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恶仗。王铭五所在的部队,原属冯玉祥的手枪旅,装备精良,老兵很多,尤以刀术见长,近战著称。起义后,部队经过整训,指战员们士气旺盛,斗志昂扬。战斗打响了,王铭五左手举着驳壳枪,右手挥着大刀,一马当先,率领全团勇猛冲杀,为水口战役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水口战役后,王铭五调任红十五军作战科长,又参加了1933年春的建黎泰、黄狮渡、浒湾、黄陂、草岗台等战役,为扩大和保卫中央苏区,粉碎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勇立战功。

1933年6月,红一方面军整编,王铭五被任命为红五军团第十三师第三十七团参谋长。这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打响了。王铭五指挥部队抗击敌人。1934年3月9日,红三十七团奉命到江西黎川、南丰两县边界的下梧一带集结,部队在移动中遭到敌机袭击,一颗 在王铭五身边0,王铭五壮烈牺牲。

来源:中华英烈网

王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90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4年)去世的名人:
高台县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高台县


下一名人:王霁初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