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湖口县人物

杨赓笙


[公元1869年-1955年]

杨赓笙

杨赓笙(1869-1955),号咽冰,江西省湖口县三里乡上杨村人。十二岁时读完《十三经》,十八岁考中秀才,又入白鹿洞书院就读,被选送入京师国子监深造。他目睹清朝政治腐败,放弃功名,从事民主革命。经徐秀钧介绍,进入江西大学堂,学习新学,在校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李烈钧担任江西都督,成立省议会,杨赓笙担任都督府高级顾问、省参议员。

1912年“二次革命”前夕,李烈钧前往上海,参加孙中山召开的国民党要员会议,商量讨袁事宜。叮嘱杨赓笙到湖口作讨袁准备。同年7月12日李烈钧回到湖口。江西省议会开会推举李烈钧为讨袁总司令,即日在湖口成立讨袁总司令部,任命杨赓笙为总司令部秘书长,负责撰写“江西讨袁总司令檄文”。这次湖口起义,由于寡不敌众,遭受失败。随即秘密逃至日本东京,在头山满家里谒见孙中山,报告“湖口起义”情况,孙中山对他殷切慰勉,并留在身边,协助改组国民党。1914年7月8日,孙中山在东京召开大会,宣布将国民党改为“中华革命党”,赓笙首先遵照规定,按上指模加入中华革命党,并建议将誓词中“服从- ”的“魁”字改为“纲”字,深受孙中山赞许。

1914年,杨赓笙受孙中山派遣,赴南洋群岛从事革命活动,组建中华革命党南洋支部,担任书记;创办《光华报》、《苏门答腊报》,向华侨宣传革命,并以柳茹雪笔名发表长篇小说《双心史》,揭露袁世凯的罪行。同时筹募革命经费。1916年1月,赓笙将所募集巨款,亲自交给云南护国军政府。蔡锷将军在五华山光复楼设宴欢迎,并在席间致词:“上次湖口首义讨袁,咽冰先生在台前;这次护国讨袁,咽冰先生在幕后,咽冰先生功劳都是很大。”1923年,孙中山在广东重建元帅府,杨赓笙赴穗,充任总统府咨议、元帅府参议等职。

北伐之前,杨赓笙受滇军司令朱培德之托,化名张陶居,经梅岭,抵于都,会见江西第四师师长赖世璜,晓以革命大义,陈说利害得失,并争取参谋长温晋成及团长多人的支持,使赖世璜脱离 阵营,参加北伐。1926年,江西光复,杨赓笙任民政厅厅长,呈准创设吏治训练所、训政养成所、警政人员训练所,藉以育储县政人员,视其德能,次第任用。他为了杜裙带,谢请托,澄清吏治,自设一个“焚书处”,凡请托求官书信,均付之一炬。当时有一位姓王的想当县长,趁他不在家,送上蜜桔四大篓,里面藏有金条,他发现后,火速派人送回,并写了八个字给王某:“君为王密,我守四知。”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杨赓笙于1928年2月1日曾以民政厅长名议,签署过一个镇压共产党的文件。同年,又曾营救红军赣东北游击队大队长周赓年。1929年,江西省政府改组,杨赓笙引退,任中央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议。

抗日战争爆发,杨赓笙辗转避难到黎川,被国立江西中学公推为校长,任职七年,周济了很多从沦陷区逃出来的青年学生。汪精卫叛国降日之前,曾函邀杨赓笙一起倒蒋。杨赓笙以民族大义为重,毅然将汪氏书信寄往重庆国民政府,并写了八首揭露汪精卫的诗公开发表。当时重庆国史馆邀请他参与编修国史。他不愿为蒋介石树碑立传,辞而不就。抗日战争胜利后,杨赓笙任江西省政府顾问。1949年1月,组织江西和平促进会,被推为主任委员,主张走北平解放道路,被江西省政府软禁,直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赓笙得到江西省人民政府的照顾和安排,被聘为江西文史馆馆员。1955年在南昌病逝,享年86岁。

杨赓笙能文善诗,且写小说,都收集在《伏枥轩五种诗抄》、《幸草山庄》中。柳亚子《华南丛刊》、郑逸梅《南北丛谈》都收集了他的诗作。他的诗、文反映了他一生的斗争历程,颇有史料价值。柳亚子评其诗为“半是香山半放翁”。1986年,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20周年时,江西省政协特出版《李烈钧、杨赓笙诗选》。201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江西省政协特出版《只凭天地鉴孤忠-------杨庚笙诗作及生平大事集》。

其三子为著名工程机械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前校长杨叔子

人物关系:
儿子:
杨叔子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姓名人堂
杨赓笙相关
同年(公元186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5年)去世的名人:
湖口县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湖口县


下一名人:叶银河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