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玉栋(1911—1942)中共冀鲁边区第1地委组织部部长
邸玉栋,1911年出生于河北省盐山县邸家楼村,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日本侵华期间坚持抗日斗争。1942年5月牺牲于东光县。
九一八事变后
1930年,考入盐山中学,在校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当“九·一八”事变的消息传到盐山中学时,他再也无心读书,与其他进步学生组成抗日宣传团走向社会,深入乡村集镇进行抗日救亡的演讲,被同学们称为“邸外交”。有时,他和伙伴们就把戏台当讲台,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东北三省的罪行。回校后,迫使校方答应他们接受军训、拿枪抗战的正义要求。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共津南特委
1932年,在一次-失败后,被校方无理开除。他马上找到中共津南特委负责人刘格平,听取指示,总结经验教训。津南特委决定建立盐山中心县委,由刘格平任书记,他负责津南交通工作,担负接送地下党负责同志和传递党的-的任务。无论是风霜雪雨,还是严冬酷暑,凭着顽强的革命毅力,默默地工作着,有时一天步行百八十里,足迹遍及津南大地。与此同时,他还遵照津南特委的指示,积极发展党员,扩大革命队伍。1934年,津南特委指派他到无棣县开展工作,发展党的组织。庆云县主要负责人被捕后,又承担起庆云县委的领导工作,帮助恢复了部分党组织。因此,敌人对他恨之入骨,几个县的反动当局曾联合下令,把他作为要犯通缉。1936年任中共津南特委组织部长。
八路军三十一支队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来到盐山县,发动组织“抗日救国五人团”,以一带五,分头联络,发展抗日武装。在“五人团”的影响下,庆云、盐山、无棣、东陵、宁津等地纷纷成立抗日救亡团体。1937年11月,在津南创立“华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和“华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率部在盐山县南五里铺阻击日伪军进攻,点燃起武装抗日斗争的烽火。后所部改编为八路军三十一支队,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津南、鲁北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最早的一支抗日武装力量。
冀鲁边区工作
1937年底,中共冀鲁边区工委成立,任工委特派员。1938年9月,冀鲁边特委成立后,原在领导岗位上的他被安排当了管理员。对此,不少同志有意见。可他却十分愉快地服从组织分配,扎扎实实地做好机关事物管理工作。同年12月,任中共沧县县委书记。1939年9月,任中共宁津县委书记,10月,兼任中共津南地委委员。1940年10月,任冀鲁边区一地委委员、组织部长。为培养基层党员干部,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积极倡仪并主办党员、干部培训班,认真审定讲课内容并亲自讲授,为我党培养造就了一批革命人才。
牺牲
1942年5月,日军发动大“扫荡”。1942年6月18日,他与一地委书记杜子孚带领的机关干部和警卫连共100多人,遭到3000多日伪军的“铁壁合围”。翌日凌晨,在东光县柳林的突围战中,右臂被打断,鲜血染红了整只袖管和大片前襟,可是他依然忍着剧烈的疼痛,把手0在沟沿上,用左手扣动板机,击杀敌人,同时还鼓动战友们说:“瞄准了打,打倒一个够本,打倒两个就赚一个!”。正当他带领几个战士狙击敌人,掩护其他同志撤退时,一发炮弹在他身边0,牺牲时年仅31岁。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