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毅夫(1903年---1982年6月11日),原名于成泽,笔名洪波、逸凡。吉林双城辛家窝堡(今属黑龙江肇东)人。1920年考入同济大学预科,1927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曾任民国大学图书馆主任。1933年参加革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东北抗日救亡总会宣传部部长、新华社华中分社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中央-部副部长、中共吉林省永吉县委第一书记兼吉林市委书记、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处书记、吉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生平经历
于毅夫出生于地主家庭,其父早年追随孙中山,曾被委任为黑龙江省宣抚使,后遭军阀通缉,携家迁居天津。少时读私塾,1918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1920年考入同济大学预科,后因参与 而被开除。1922年考入北京平民大学,1924年转入燕京大学,爱好文学写作,曾参与创办《燕大周刊》、参加《京报副刊》和组织绿波社等工作。1925年参加北京声援五卅运动的沪案后援会活动。1926年任燕京大学学生会主席,带领同学参加三一八惨案的--,积极抢救受重伤的同学。同年秋大学毕业后,投笔从戎,参加北伐战争。后到郑州任冯玉祥部国 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股股长。大革命失败后脱离部队到北平,后任民国大学图书馆馆长兼出版部总,主编校刊。1928年秋随东北军回到东北,任黑龙江省立第一中学校长。同年冬组织反日的省护路后援会,被推为会长,曾赴南京-。1930年秋到天津任市长张学铭的秘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满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愤而辞职迁居北平。1933年春起参加中共地下情报工作,不久利用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参事身份收集军事政治情报,并先后参加复东会、四维学会的活动。1935年夏起在东北人民抗日会工作,主办会刊《东北之光》。193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后曾赴西安向张学良面陈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同年12月在北平参与组织东北旅平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1937年6月参与领导成立东北救亡总会,被选为常务委员兼宣传部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济南、沧州等地,组建东北救亡总会山东分会,向东北军将领宣传走抗日救国的道路。1938年秋率东北救亡总会迁往重庆,任中共东北救亡总会党团书记兼《-》半月刊总。1941年春转移至香港,从事抗日-工作。1942年夏到上海从事地下工作。1943年3月进入华中解放区,先后任新华社华中分社总、新四军情报部副部长、联络部部长,参加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抗战胜利后任中共中央华中局调查研究室主任。1945年11月任嫩江省政府主席。1947年春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参与领导黑龙江省土地改革和恢复发展工农业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主席、中共中央-部副部长、中共吉林省永吉县委第一书记兼吉林市委书记、中共吉林省委书记处书记、吉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八大代表。
刺杀于毅夫
国民党反对派在齐齐哈尔经过一个多月的策划,国民党黑龙江省党务专员赵岳山,以伪军官张达、信义等八人为刽子手,又以重金收买了伪国兵出身混进我警卫连任一排长的高洪礼做内应,实施刺杀嫩江省主席于毅夫的“杀于”计划。暗杀行动定在了1945年12月24日夜12时,联络暗号是“拍巴掌”,口令是“杀于”。“内应”打开了大门并把敌人领到省主席宿舍门口。西面的一间是里外套间的房子,西头里面一间住着于毅夫和财政厅长刘靖,并存放着财政厅的现金,马识途住在靠近走廊的外间。匪徒们破门而入。敌人先是打死了正在睡熟的警卫连指导员李慈民、排长吴诚谋、通讯员李树林。匪徒本想活捉于毅夫、抢走现金,但是他们并没有见过于毅夫,情急之下闯到马识途面前问道“你是于毅夫吗”,马识途立刻明白了敌人的企图,回答“我是于毅夫”,敌人慌忙连开几枪打在马识途身上,调头逃窜。等到接应队伍赶来时,马识途身中数弹倒在地板上的血泊中,不久停止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