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曜(生卒年不详)
北魏高僧,云冈石窟开创者。少年出家于凉州(今甘肃武威)寺院,后至中山(今定州)寺院为主持。北魏太武帝于太平真君七年(446)毁佛时,隐于民间,曾求见恭宗,述“欲礼佛守死”,恭宗劝喻。太武帝死后,文成帝立,诏恢复寺院,兴佛教,师贤为道人统。和平元年(460)师贤卒,昙曜代之,更名沙门统。翌年,昙曜应诏自中山赴京师平城(今山西大同)。昙曜是一个信仰坚定、很有操守的僧人,为使佛教能够永远流传,不致因一时政治权力的迫害而经像法物荡然无存,提出凿窟雕佛的建议,文成帝从人力物力上给予积极支持。昙曜选择武州塞的断崖作为开窟之所,总体构想和设计方案都出自本人。他熟悉西域佛影窟的体制,还见过敦煌鸣沙山石窟的实物,构思起来有例可循,但他只把旧例作为借鉴,更多的是融进自己丰富的想象,进行了创造。他率先主持开凿的五窟,现编号第16~20窟,是云冈石窟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其中第20窟为露天造像,是云冈石窟中最具代表的露天大佛。昙曜除开凿佛窟外,从多种途径弘扬佛教,其中最具影响的就是译经和设置僧祇户、佛图户两事。和平三年(462),他在刚刚修成的武周山石窟寺约集一批学问僧,配合印度僧人翻译《称扬诸佛功德经》3卷,《方便心论》1卷,《付法藏因缘传》6卷,《杂宝藏经》8卷。其中《付法藏因缘传》的翻译最能体现昙曜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