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增广(1866-1943),字也,名心斋,以名行世。祖居灵水村,其父是独子,小名叫华兴,是个家境中等的庄稼人。刘增广属虎,生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少年时即在斋堂念私塾,当时同学送他个外号叫“大扁仁”。大扁仁是斋堂川一带的特产,可入药和食用。刘增广上私塾时,没有饭带,家里给他带上几把杏仁当饭,所以有了这个外号。他念书十分刻苦,博识强记,努力功读。据说在斋堂念私塾时,有年春节,他父亲让他送了老师10两银子,老师加了劲,对他格外用心教授,后来中了举,成了举人。刘增广30岁上应顺天府试,得中“甲午科举人”,正好是康有为和1200名举人“公车上 书 ”的这一年,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关于其中举之时间,是准确无误的,刘增广撰文书丹的民国五年(1916年)《牛战村家族产业碑记》上有准确的记载可资依据。成年的刘增广,身材高大(1.8米以上)魁梧,双手过膝,胖胖的大脸,唯一不足是个麻脸。中举后,人们戏称他为“麻举人”。
关于刘举人的为官情况,大致是这样的:在清光绪二十一年(甲午,1895年)应顺天府试成为“清甲午举人”,历署山右(即山西)左云(县)、吉州、静乐(县)等各州县。民国五年牛战村家族产业碑是刘增广自署于碑文上的为官情况的真实记载。此碑由刘举人亲自撰文书写而成。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7月时,军响村重修清水河边的天仙圣母庙,庙中重修碑记由童生谭兴让创稿。碑上刻上有由“翰林院编修口考外用左春坊左庶子兼文渊阁校理恽毓鼎撰文、由灵水村举人刘增广敬书”,据说恽毓鼎是甲午科举人的主考官,是刘增广的恩师,与刘家有父子两辈之好(后文还要提到)。据此碑记载,显然光绪二十三年七月时,刘增广还未出任官职,因而碑上只有“灵水村举人”的经历。但从此碑中可以知道,当时刘举人与恽毓鼎的交往已然非同一般。家乡作庙,刘举人与恽毓鼎的交往已然非同一般。家乡修庙,刘举人已能把这位大名鼎鼎的翰林院学士搬出来提高自己的名望了,因而也使此庙提高了声望。
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时,刘增广时年41岁。木城涧重修玉皇庙办学堂,曾立有碑石。此碑中京西自斋堂川到大台沟,诸村落中的文人名士——科举场上春风得意者们,几乎都露面了,因为这关乎教育必须请这些人物出面,影响才能更大。其中为此碑撰文的是刘举人,当时题的名衔是“顺天举人山西调署吉州知州候补府刘增广”。从以上记载,可以知道刘增广是光绪二十三年以后为官的,曾历任山西左云县知县、吉州知州、静乐县知县等官。到光绪三十二年时为吉州知州并为候补府官。这与村人的介绍是一致的。从刘举人撰文的玉皇庙重修碑文分析,他的思想还是属于维新的,对于发展宛平县京西山区的新式教育,办学堂态度积极、身体力行、倡导参加,这是难能可贵的。
一九三七年七八月间,髽髻山战斗期间,中央军第10师师部驻在刘增广家。战斗后,刘增广和部队一块撤到山西去了,后辗转回到北京,在北京城住了几年。一九四二年他回到灵水老家,转过年,一九四三年在家中故去,享年7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