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仲武(生卒年不详),字子文,宋代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北宋后期名将。
北宋熙宁(1068~1077年)中,试射于殿廷,因箭法高超,补为军官,后官至泾原将。因常随军与夏人作战有功,升皇城使、知河州。
吐蕃人赵怀德、狼阿章几万人聚众叛乱,刘仲武率兵讨伐,出其不意,一举斩首3千余人,收复了西宁州。仲武一战成名,晋升作客省使、荣州防御使。
宋朝和西夏战争频繁。后刘仲武与副使高永年率兵西征党项。因永年轻敌,兵败被责,流放岭南。
陕西诸路经略安抚使童贯招降羌人,命刘仲武率部进兵,并委以便宜从事权,羌族王子仆哥最终答应投诚,但要求宋朝将领的儿子作为人质。仲武即遣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羌人悉降,讨伐成功。童贯回朝,匿刘仲武之功而不报。
宋徽宗遣使边关慰劳,赏赐有功人员,才知刘仲武之功。回朝后,宋徽宗召仲武觐见,亲自抚慰,并加赞赏:“仆哥之降,河南绥定,卿力也。”其九子悉命以官,锡阁门祗候。
此后,刘仲武知西宁州,徙渭州,召为龙、神卫都指挥使,复出熙州、秦州,迁步军副都指挥使。熙帅刘法死,又以熙、渭都统制摄之。历拜徐州观察使、保静军承宣使、泸川军节度使。以老,提举明道宫,再起为熙州。卒于官,享年73岁。赠检校少保,谥号为“威肃”。其第9子锜,为南宋著名抗金将领,率所部“八字军”屡与金统帅金兀术大战有功。《宋史》别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