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世热多·洛桑丹增,1953年出生于西藏索县嘎美乡克杂达村,出身西藏四大姓氏之一的“穆”氏阿霍家族,父亲阿霍白琼,母亲次卓为六世热多祖家绒布家族后裔。1955年3月8日被认定为六世热多转世灵童并举行坐床仪式,获赐法名“热多·洛桑丹增久美曲吉坚赞” 。
基本信息
本名:热多·洛桑丹增久美曲吉坚赞
出生时间:1953年
出生地点:西藏索县嘎美乡克杂达村
圆寂时间:2011年5月17日
家族背景:出身西藏四大姓氏之一的“穆”氏阿霍家族,父亲阿霍白琼,母亲次卓为六世热多祖家绒布家族后裔
宗教身份:第七世热多活佛
早年经历
1953年,第七世热多·洛桑丹增出生于西藏索县嘎美乡克杂达村,出生当日上空现七色彩虹,在藏地文化传统中被视为祥瑞之兆 。其出生地克杂达村地形呈八瓣莲花状,在传统堪舆观念中被视为福泽深厚之地。1955年3月8日(- 元月15日),达布·洛桑曲杰尼玛认定他为六世热多转世灵童,并在琼科寺举行坐床仪式。认证过程中,达布活佛以其父母姓名头字母创作藏头诗佐证身份,赐予历代热多印章、认证文书及一尊度姆像。在达布活佛座前,他接受绿度姆经灌顶,行三皈依戒与菩萨戒,获赐法名“热多·洛桑丹增久美曲吉坚赞” 。
1960年,8岁的热多活佛拜琼科寺高僧阿旺云旦为师,系统研习佛法经典、书法艺术及宗教仪轨,展现出卓越悟性。他以普通学僧身份踏上求法之旅,广涉经论,接受众多密法灌顶与传承 。1974年前后,前往西藏各地,师从恰如寺堪布晋美扎巴,系统学习伏藏尼扎系密宗显密经论,并接受相关灌顶,还与达纳寺住持次旺扎巴结缘,研习宁玛派、萨迦派等教派的经论灌顶。
社会贡献
热多活佛天性慈悲,在藏医学领域钻研《四部医典》,开办免费藏医诊所,为患者解除病痛。在天文历算、诗学、语法学、因明学等学术领域均有深入研究。1983年,他主导琼科寺修缮工程,亲自规划布局、监督施工,完善寺院管理制度,推动寺院教育体系建设 。1992 - 1994年,积极协调重建嘎美乡苏炯村境内的仓盖日追,主持开光仪式并举行大规模灌顶法会;在尼玛林寺重建中提供支持,还为贡欧寺住持活佛郎纳·阿旺曲珠仁波切圆寂主持法会及灵塔落成开光 。
1996年,热多活佛率领家眷与信众前往扎日神山、冈仁波齐等圣地朝拜;2002年,带队前往神湖拉姆拉措,通过诵经祈祷等方式与神湖形成精神共鸣 。2005年,受当地政府邀请,调解嘎美乡因虫草采集区域划分引发的多村矛盾,促成和平。他将信众捐赠善款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帮扶孤寡老人、救济困难家庭等济世之举。此外,他还与众多高僧交流灌顶,促进佛教界的团结与发展 。
圆寂与影响
自2009年起,热多活佛身体状况不佳,但仍笑对病痛。2010年病情恶化,面对换肾治疗方案,他淡然拒绝,返回家乡后坚持为信众诵经祈福。临终前叮嘱后事从简,将善款留给更需要帮助的人。2011年5月17日(- 三月15日)下午,热多活佛端坐在木椅上,面朝南方,神态安详庄严,平静圆寂 。他的一生践行佛法慈悲济世精神,以坚定信仰投身宗教传承,以开放包容胸怀促进文化交流,以无私奉献精神推动社会发展,为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树立了榜样,其精神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