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省 > 运城市 > 永济市人物

张玄素


[][?-664年,隋唐时期大臣]

玄素(?—664年),本名张朴,字玄素,蒲州虞乡(今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人。隋唐时期大臣。

张玄素初仕于隋朝,为景城县(今河北沧州市西景城)户曹。隋末天下大乱,群雄蜂起,活动于今河北地区的窦建德攻陷景城。将张玄素逮捕,准备杀死。这时城中有千余人请求代他而死,并对窦建德说:“此人清慎若是,今倘杀之,乃无天也。”窦建德听后命人给张玄素松绑,并封他为治书侍御史。但张玄素以隋臣自居,却封不受,后张玄素听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才接受窦建德委任,为黄门侍郎。

唐灭窦建德,张玄素归唐,被授为景城都督录事参军。唐太宗李世民久闻张玄素的名字,即位后特召见张玄素,向他征询为政之道。张玄素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君主亲理政务,而君主亲理玫务,口断十事,有五条错误即不好办。一日之中,君主不止断十件事,往往口理万机,这样日积月累错误就积存多了,而错误多了国家就要灭亡的。所以张玄素建议唐太宗要广用贤良,使各官吏奉职守法,并能安抚百姓,小心谨慎,就会成为一个尧舜也无法相比的君主。唐太宗很欣赏张玄素的这番议论,于是提升他为侍御史,不久又迁给事中。

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下诏修洛阳宫,以备巡奉。张玄素闻讯上 书 谏奏,认为“阿房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及乾阳毕功,隋人解体。”经过隋末大乱的严重破坏,百姓疮痍,如果此时修洛阳宫,袭亡隋之弊,就是不如隋炀帝。唐太宗对张玄素说:“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张玄素回答说“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唐太宗听后感叹说“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唐太宗对房玄龄说:“朕以洛阳土中,朝贡道均,意欲便民,故使营之。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后日或以事至洛阳,虽露居亦无伤也。”唐太宗认为张玄素说的有道理,于是停止了修洛阳宫的劳役,还赏赐张玄素彩帛二百匹。

唐太宗因张玄素忠直,迁他为东宫(太子住东宫)少詹事兼右庶子,让他去辅佐太子。时太子李承乾游玩不学,张玄素任职东宫后即上 书 谏劝他。张玄素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苟违天道.人神同弃。…’。慎终如始,犹惧渐衰,始尚不慎,终将安保!”但太子不纳,继续游玩如故。贞观十三年(639年),张玄素又上 书 谏劝太子,应该“学文以饰其表”,不可“骑射数游,酣歌戏玩,苟悦耳目,终秽心神。”太子又不纳。

唐太宗因张玄素对太子多次进谏,于是在贞观十四年(640年),加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兼太子左庶子。但太子劣性不改,一度又游宴深宫,久不见宾客。张玄素又上 书 谏劝太子应以国事为重,引见宫臣,“广置群僚,以辅睿德。”张玄素一再进谏引起了太子的讨厌,于是派人暗杀他,使他几乎送命,但他并不引以为训,仍劝谏不止。太子不知改悔,恶行日盛,终于被唐太宗黜废。张玄素因是东宫官员被牵连免职。

贞观十八年(644年),张玄素被朝廷起用为潮州刺史,后又转迁邓州刺史。到唐高宗永徽年间(650--655年),他以年老致仕,龙朔三年(663年),加授银青光禄大夫。

麟德元年(664年),张玄素去世。

隋朝末年,以清廉著称,授景城户曹。为夏王窦建德所执,授治书侍御史和黄门侍郎。秦王李世民平定窦建德后,授予景城录事参军。唐太宗即位后,授侍御史,迁给事中,直言进谏,极言得失。迁太子少詹事,辅佐皇太子李承乾,多次劝谏。贞观十四年(640年),拜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左庶子,悉心教导。太子被废后,作为东宫官员,坐罪免职。贞观十八年(644年),迁潮邓二州刺史。

唐高宗即位,年老致仕,加授银青光禄大夫。麟德元年(664年),卒于家中。

张姓名人堂
张玄素相关
同年(公元664年)去世的名人:
永济市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永济市


下一名人:王景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