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徽省 > 铜陵 > 枞阳人物

房秩五


[公元1877年-1966年]

房秩五(1877——1966),名宗岳,又号鲁岑,晚号陟园老人,今白湖乡公塥村人。秩五幼随父读书,后参加科举考试,县试为第二名,府试为第一名,省试为第三名。20岁后,迫于家庭生计,便外出当塾师。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秩五至安庆蔡家教书。时值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反帝运动相继失败,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日益深入,清政府日益腐朽黑暗,激起民主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他时与友人-、葛温仲、潘晋华等人纵谈时事,相约积极从事革命活动。丁同宣等在安庆藏书楼组织学会,宣传革命,秩五经常参加会议,时而登台演讲,情辞激昂,听者动容。

光绪二十九年春,桐城县学堂聘房秩五为“五乡学长”之一。他一面向日语教师(早川东明)自学日语,准备留学深造,一面和-、吴守一等筹办《安徽俗话报》,并于次年2月正式出版,成为当时安徽省第一张进步报纸。同年秋,秩五赴日本留学。第二年,应李光炯、卢仲侬的电促回国,主持在芜湖开办的安徽公学增设的“公立速成师范学校”。在芜湖期间,他结识了一批有影响的民主革命人士。

光绪三十四年春,他应许世英之约赴奉天(今辽宁),先后在省旗务司、民政司、造币总厂等机关任文案。宣统三年春,改任《东三省日报》主笔。他经常在报上发表文章,抨击时弊,为当权者所忌。同年10月10日(阴历八月十九),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出后,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持保皇立场,下令禁止各报刊载这一消息。但他为维护正义,毫不顾忌,于禁令发出两天后便在主编的报纸上率先登出了上述消息,顿时群情振奋,而官方则严加谴责,准备镇压。时总督调张作霖为保安司令,于11月30日傍晚,派便衣20余人闯进报馆,捣毁机器设备,并进入宿舍,打伤他的左臂。声言:“汝能写文章,今将汝手打断,看汝能写否?”这次暴行使他的左手成了终身残废。12月8日,秩五由奉天抵天津住院治疗。民国元年6月,到北京,适遇许世英出任司法总长,任命他为《司法公报》编纂。他目睹袁世凯的窃国暴行,深表不满,辞职去湖北,在友人巡按使吕调元(燮甫)处任文牍,后至宜昌等处办理税务。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他回到北京,时许世英任内阁交通部长,委他为交通部视察。因父病故,请假归。后至天津,与友人合股开办柳江煤矿,任董事,负责驻津办事处工作。

民国7年冬,吕调元任安徽省长,便将其原办的垒堂煤矿事务委托房秩五,并任命其为北平督办处坐办。这时,秩五便由天津移居北平。民国9年夏,许世英与意大利合资成立华义(意)银行,聘他为协理,于是再由北平迁回天津。次年秋,许世英出任安徽省长,邀秩五回皖,任安徽省芜湖道道尹。民国11年底,吕调元再次出任安徽省长,挽留他仍任芜湖道尹,他坚辞回家养病。此后,即不再从政,一心一意为家乡兴办教育事业。

民国13年,秩五回到故乡,即致力于创办浮山公学。学校办起来以后,由于他思想进步,聘请的教师多是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如胡竺冰吴克正张良培(亮侯)、郑举之(曰仁)、黄士元(黄镇)等;学生中参加共产党的为数也不少。民国16年四一二-政变以后,由于浮山地处偏僻,秩五在此掩护许多共产党人,其中有中共安徽省委书记王步文。因此,国民党对浮山特别注目,暗指浮山为“匪巢”。秩五以其社会地位,全力保护,他到安庆当面质问省长:“你们说浮山是‘匪巢’,那我岂不就成了匪首了?”省长对他一笑了之。民国18年,秩五因地方事受株连,雪夜避往芜湖。

民国30年,日本侵略军轰炸浮山,校舍被毁,他得知后,心情十分悲痛。他在上海各地募捐,并得到友人许世英的资助,重建了校舍,恢复了旧观。他意犹未足,继续在上海等地勤奋募捐。民国36年冬,秩五于安庆筑“亦浮庐”,全家由浮山移居安庆。民国35年在浮山开设了高中班,于是浮山中学成为完全中学。

新中国建立后,他作为特邀代表,赴京参加全国政治协0议,受到周恩来朱德的接见和看望。同时还被选为安徽省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人民委员会委员及省政协一、二、三届委员会常委、副主席。1966年11月,秩五病逝于安庆,安葬在浮山中学校园内。著有《浮渡山房诗存》和译著《教学心理学》。

房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87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6年)去世的名人:
枞阳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枞阳


下一名人:方孔炤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