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肇邺(1929.10.4- )建筑学家。北京市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工学士学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早先受梁思成教授的指导和影响,在现代建筑和中西古典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方面有深厚基础,在设计技巧上有很高水平。近年来在探索具有时代特征、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新建筑方面,取得高水平成果,撰写发表论文、译著等50余篇。在建筑设计方面,准确把握建筑的性格特点,在平易的外形中寓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并极重视建筑个体与环境的结合,致力于整体的完美统一。许多作品获得国内外重大奖励,其中清华大学图书馆获建设部优秀建筑一等奖、获教委优秀建筑一等奖、国家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当选为北京90年代十大建筑之一,北京地铁东四十条站当选为北京80年代十大建筑之一,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国际设计竞赛获国际建协授予特别奖,北京西单商业大厦方案获设计竞赛一等奖,北京新东安市场竞赛方案获设计竞赛第一名,清华大学理学院获全国中青年建筑师优秀设计奖、当选为首都建筑设计展十佳建筑,北京大学图书馆新馆当选为首都建筑设计展十佳建筑、获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河北省博物馆获国家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等。2000年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全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2005年当选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荣誉理事,2010年获“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2013年获“中国民族建筑事业终身成就奖”。
关肇邺生于1929年,南海吉利乡桥东人。父亲关赓麟曾赴日本入弘文学院留学,为清末进士,任兵部主事。民国十一年(1922年)任交通大学校长,后任私立铁路大学校长。1929年10月,关肇邺出生在北京南池子南口附近距东长安街不足百米的一座四合院内。幼年的他经常穿越南池子拱门之西的长安左门,或途经太庙和午门前的阙门到中山公园散步,古都建筑群伟大的艺术震撼力自小就在他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1905年,关赓麟受清廷派遣到欧美九国进行考察政治的环球旅行,带回来近百本欧美各大都市的城市建筑图册,这些图册中形如玉笋的米兰大教堂、气派的凡尔赛镜殿、歌剧院中的大扶梯、维也纳的夏宫等西方都市和宫室建筑,带给一直住在北平的关肇邺极强烈的视觉和思想冲击。这些启蒙和浸染成为关肇邺一生与建筑结缘的重要原因。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了一年书之后,关肇邺发现该校没有自己钟爱的建筑系而转到清华大学,成为梁思成最早的开山弟子之一。195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关肇邺在清华园呆了近60年,清华大学这座我国最优秀的高等学府的大多数建筑群,从清华主楼到图书馆、从理学院楼到生命科学楼,以及新建的医学院楼,均出自关肇邺之手。此外,他完成的数十项建筑设计多次获得部级和国家教委优秀设计一等奖,并于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获“全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及第一届“梁思成建筑奖”,2005年当选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荣誉理事。
作为建筑师,绝大多数人都有树立自己纪念碑式代表作的心理,他们往往在设计时尽其所能建造一座规模雄伟、夺人眼目的作品,而忽略了建筑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重要原则。关肇邺却没有这样的思想,他认为,建设和谐统一的建筑环境,尊重历史、尊重有历史价值的旧建筑和前人的劳动创作,是今天在旧建筑群中设计新建筑的重要原则。
1931年竣工的二期清华大学图书馆是建筑家杨廷宝生前最优秀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近代建筑史中被后人学习称道的一个重要实例。当关肇邺1982年开始设计清华大学图书馆三期工程的时候,为使新旧馆相连便于管理,他放弃了具有较大场地、布局规整的新区馆址,决定在以大礼堂为中心的旧馆址上继承发扬墨菲和杨廷宝的前期成果。在设计过程中与前两期尽可能保持风格一致和完美统一,尽可能隐藏庞大与豪迈而争当“配角”。因为他坚信,“在完整的建筑群中新修和扩建,有时并不一定要表现你设计的那个个体,而要着眼于群体的协调。”
凭借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关肇邺一举夺得“1992年中国建筑学会优秀建筑创作奖”、“1993年建设部优秀设计一等奖”、“国家教委优秀设计一等奖”、“国家工程设计金奖”等诸多荣誉,清华大学图书馆新馆也当选为“20世纪9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之一”。
青年时代的关肇邺深受梁思成的教育影响,每每谈及恩师,他的眼中总会流露出感激和崇敬之意。身为博士生导师,除了设计之外,关肇邺也在50多年的从教生涯中为国家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建筑设计师。
关肇邺认为,作为凝固了的艺术,建筑虽然不可能像一出戏、一篇文章那样非常形象地说明它的思想,但它潜移默化的力量却会长久且强烈地影响你的思想,甚至会塑造你的人格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于建筑师的责任感,关肇邺正是用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很好地影响使用它和在它周围的人。
对于文化教育建筑,尤其是大学校园建筑,使用它的人正值青春年华,正是学习知识的年龄,它们的教化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不能像商业性建筑那样只是追求时尚和新奇来吸引眼球,却没有历史文化底蕴而显得浅薄。尽管第一眼看去显得平淡,但它们却是真正有魅力的建筑,在经历了数百年之后却依旧会愈品愈有味道。关肇邺一直秉承上述原则,设计出了多座图书馆和校园建筑。此外,博物馆和美术馆等文化建筑也是关肇邺的专长,作品遍布国内许多省市。而在“天安门广场空间环境优化设计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深圳市如何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等科研项目中,关肇邺也取得了诸多成就。
(作者:孔庆炜)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2年12月2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学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关肇邺在北京长庚医院逝世,享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