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慕孙, 化学工程学家 1920年6月24日生于湖北汉阳,籍贯广东潮州。1943年毕业于沪江大学化学系。1947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学位。1997年当选为瑞士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曾任该所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郭慕孙早年发现液-固和气-固两种截然不同的流态化现象,分别命名为“散式”和“聚式”流态化,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该工作是国际公认的流态化学科奠基性工作,被国际化工学科教科书、专著广泛引用;提出了“广义流态化”理论模型,成功地预测了快速流态化和下行流态化操作状态,为该两操作状态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建立了稀相流态化、多层浅床流态化、快速流态化等无气泡气固接触理论体系;建立的快速流态化流动模型被国际学术界称为Kwauk模型;建立的“流态化状态图”为国内外广为采用,成为经典;上述理论已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能源等领域。郭慕孙分别于1982年和1990年两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9年获国际流态化成就奖,1994年获何梁何利化学奖,1997年获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流态化专业奖,2008年被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评选为“化学工程百年开创时代50位杰出化工科学家”之一。
出版专著有《流态化技术在冶金中之应用》、《流态化:垂直系统中均匀球体和流体的运动》、《流态化冶金中的稀相传递过程》、《流态化浸取和洗涤》、《化工冶金中的散式流态化》、《理想和无气泡流态化》、《快速流态化》。在他主持下举办了六次全国流态化学术会议,五次中日流态化学术会议,一次中日美颗粒学学术会议,两次国际流态化会议。
特别要提及,郭慕孙对中国颗粒学发展的贡献。上世纪八十年代,郭慕孙发起并负责组建中国颗粒学会,1986年中国颗粒学会获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成立,学会挂靠在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现更名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郭慕孙担任首任理事长。
我国著名的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第四、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名誉所长郭慕孙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11月20日0时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