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林省 > 长春市 > 九台市人物

刘忠范


[中国科学院院士]

刘忠范

刘忠范(1962年10月30日—),出生于吉林九台。物理化学家。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加入九三学社。

1962年10月30日,刘忠范出生在吉林九台的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虽然家里经济条件差,但学习成绩却一直是全班第一名。他从小就对大自然充满探求欲,对生物和动物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凡是书上看到的东西他都想亲自试验一下,体会知识的真实性。正是由于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他一直没有中断学习。1979年,刘忠范作为乡中学唯一一名上榜生考上吉林工学院。1983年毕业后赴日留学,先后在日本横滨国立大学、东京大学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东京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做博士后。

博士期间,刘忠范跟随国际著名光电化学家藤岛昭做研究。他以老师的勤奋精神为表率,积极进取,不断努力,获得了日本政府奖学金并在Nature上发表论文。这时,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蔡生民多次邀请他回国。蔡教授的真诚打动了他。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最终他选择了祖国,选择了北大。

1993年回国后,刘忠范亲手建立起光电智能材料研究室。起初研究室什么都没有,几间空房子就是全部家当。他每天最早进楼,最晚走出实验室,总是工作到深夜。他省吃俭用,花50多万元购买了一台STM仪器(扫描隧道显微镜)。仪器需要配置防震台,但因资金紧张,刘忠范只能带着学生到附近的工地上找沙子和锯末代替。创业的艰辛他至今记忆犹新。1997年,研究室更名纳米科技中心,刘忠范任主任。这是中国高校第一个跨院系的新型交叉学科研究机构。经过10多年的发展,该中心已成为国际知名的低维碳材料研究基地。

1994年,刘忠范申请了科技部攀登计划B“超高密度光子—电子型信息存储材料研究”项目,成为当时科技部最年轻的首席科学家,从此开始了纳米攀登之旅。他为中国纳米发展勾勒了三部曲:科学、技术和工程。要向两头进军,一头是解决纳米中的大科学问题、真正的原创性科学问题;另一头是纳米技术的产业化问题,解决关键的技术和工程问题。从科学到技术到产业是一条崎岖的攀登之旅,纳米技术的真正魅力在于它所蕴藏的巨大生产力。

刘忠范发展了低维碳材料的化学气相沉积(CVD)生长方法学,建立了精确调控碳纳米管、石墨烯等低维碳材料结构的系列生长方法,发明了碳基催化剂、二元合金催化剂等新型生长催化剂,提出了新的碳纳米管“气—固”生长模型。首次将有机小分子的自组装概念拓展到准一维碳纳米管领域,建立了多种化学自组装方法,实现了碳纳米管在各种固体表面的有序组装,并开拓了碳纳米管电化学和基于扫描探针显微技术的针尖化学研究方法。

刘忠范现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纳米科技岗位”长江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纳米化学研究中心主任、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基金委“表界面纳米工程学”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国家攀登计划B首席科学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以及纳米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国际电化学学会国家代表、英国物理学会FELLOW。曾任第六十届国际电化学大会主席、第十届国际分子有序膜大会主席、第二届亚洲纳米科技大会执行主席等。现任《化学学报》副主编、AdvMater、Small、Chemistry—AnAsianJ、NanoRes、NPGAsiaMaterials、JPhotochemPhotobiolCPhotochemRev、JNanoscienceLetters等七个国际期刊编委或顾问编委。

刘忠范发表SCI学术论文340余篇,包括Nature、NatureMater、NatureCommun等;获国家发明专利19项;获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一)、2007年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一)、2012年中国化学会—阿克苏诺贝尔化学奖、1997年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等奖励。

刘忠范特别推崇团队精神和团队文化建设,他的研究团队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今天的几十个人,不断壮大着,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团队文化。2006年,刘忠范带领“表界面纳米工程学”研究团队获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011年连续第三期获批。刘忠范在人才培养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他最自豪的是培养了一批热爱科学、热爱纳米的弟子。他的弟子绝大多数都在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从事科研工作,其中有24位晋升为教授。他说,希望将来有一天被称为教育家,而不仅仅是科学家。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相关院校:
北京大学
刘姓名人堂
刘忠范相关
同年(公元1962年)出生的名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人物介绍
北京大学人物介绍
九台市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九台市


下一名人:刘云圻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