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涟源市人物

谭谈


中国作协副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名誉主席,中共十三大、十五大代表。

1944年5月生于今桥头河镇一个贫苦农家。上小学时每天跑10多里山路。因家庭生活困难初中二年级时辍学。14岁开始做工。当过修公路的砸石工、炼铁厂的翻砂工、煤矿的采煤工。艰苦的劳动生活和对知识的追求,日益明白了人生的道理:人生之船的舵掌握在自己手里,人生的命运靠自己去创造。

上世纪60年代初,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的战斗生活给予他以灵感,于是拿起笔来,写身边的人和事,讴歌火热的生活。1964年,在南海前线他以一篇小说叩开了大型文学刊物《收获》的大门,深受鼓舞,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65年,他的《听到故事之前》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还在《收获》、《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9篇,为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奠定了一个高起点。

“文革”开始以后,他受到严峻的考验,《人民文学》等刊物留用的5篇作品打入冷宫,原来发表的小说受到批判,被复员回到家乡继续当矿工。矿山丰富多彩的生活给予他以心灵的震撼和激荡,促使他搁笔5年后又干起文学创作。1971年开始,在《湖南日报》、《工农兵文艺》上发表作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创作了大量生活气息浓郁的文学作品。80年代跻身于专业作家行列。历任省作协副主席、党组书记,省文联主席。并先后担任中国文联全委、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省政协常委。出席过中共十三、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曾任省委候补委员。先后出版了多部长篇小说和一批中篇、短篇小说、散文集及其它文学作品20多部、500多万字。其中:《山道弯弯》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风雨山中路》、《山野情》获首届全国煤矿题材长篇小说乌金奖;长篇自传《人生路弯弯》获全国第四届青年读物优秀图书奖。《山道弯弯》等小说还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享誉海内外。他成为新时期文学湘军中的一员大将,蜚声文坛。

他的文学创作遵循现实主义原则,敢于直面现实。无论是歌颂还是暴露,都以生活的真实和明快的风格,给人以鼓舞、以力量、以警觉、以思索。他重视 实、写生活、写情感,其作品描绘了一个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形象和艺术典型。《山道弯弯》中二猛和金竹,之所以打动读者和观众的心,正因为是人们生活中有情有义者的艺术化身。

他深入生活,贴近群众,为人民群众鼓与呼,与普通老百姓共命运。1997年兼任娄底地委副书记,3个月跑了21个贫困乡、108个特困村,访谈扶贫工作。1998年又到湘西山村采访“扶贫司令”彭楚政的先进事迹,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大山的倾诉》。他十分重视培养工人作家,涟邵矿务局那块黑金土地上崛起的上十位工人作家,就与其心血分不开。作为一个工人作家,他坚持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良的精神食粮。1999年, 230多万字的八卷本《谭谈文集》,由作家出版社选编出版。1997年,筹建成毛泽东文学院。在湖南各地十几个乡村建成4处“爱心书屋”,12个“爱心书柜”,共捐书十万多册。在白马湖爱心文化园内建成“爱心碑廊”,镌刻了百多位文艺家、科学家的题词赠语和木刻效果的头像,成为白马湖边一道人文景观。

中国作协副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名誉主席,中共十三大、十五大代表。

1944年5月生于今桥头河镇一个贫苦农家。上小学时每天跑10多里山路。因家庭生活困难初中二年级时辍学。14岁开始做工。当过修公路的砸石工、炼铁厂的翻砂工、煤矿的采煤工。艰苦的劳动生活和对知识的追求,日益明白了人生的道理:人生之船的舵掌握在自己手里,人生的命运靠自己去创造。

上世纪60年代初,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的战斗生活给予他以灵感,于是拿起笔来,写身边的人和事,讴歌火热的生活。1964年,在南海前线他以一篇小说叩开了大型文学刊物《收获》的大门,深受鼓舞,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65年,他的《听到故事之前》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还在《收获》、《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9篇,为自己的文学创作生涯奠定了一个高起点。

“文革”开始以后,他受到严峻的考验,《人民文学》等刊物留用的5篇作品打入冷宫,原来发表的小说受到批判,被复员回到家乡继续当矿工。矿山丰富多彩的生活给予他以心灵的震撼和激荡,促使他搁笔5年后又干起文学创作。1971年开始,在《湖南日报》、《工农兵文艺》上发表作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创作了大量生活气息浓郁的文学作品。80年代跻身于专业作家行列。历任省作协副主席、党组书记,省文联主席。并先后担任中国文联全委、中国作协主席团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省政协常委。出席过中共十三、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曾任省委候补委员。先后出版了多部长篇小说和一批中篇、短篇小说、散文集及其它文学作品20多部、500多万字。其中:《山道弯弯》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风雨山中路》、《山野情》获首届全国煤矿题材长篇小说乌金奖;长篇自传《人生路弯弯》获全国第四届青年读物优秀图书奖。《山道弯弯》等小说还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享誉海内外。他成为新时期文学湘军中的一员大将,蜚声文坛。

他的文学创作遵循现实主义原则,敢于直面现实。无论是歌颂还是暴露,都以生活的真实和明快的风格,给人以鼓舞、以力量、以警觉、以思索。他重视 实、写生活、写情感,其作品描绘了一个个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学形象和艺术典型。《山道弯弯》中二猛和金竹,之所以打动读者和观众的心,正因为是人们生活中有情有义者的艺术化身。

他深入生活,贴近群众,为人民群众鼓与呼,与普通老百姓共命运。1997年兼任娄底地委副书记,3个月跑了21个贫困乡、108个特困村,访谈扶贫工作。1998年又到湘西山村采访“扶贫司令”彭楚政的先进事迹,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大山的倾诉》。他十分重视培养工人作家,涟邵矿务局那块黑金土地上崛起的上十位工人作家,就与其心血分不开。作为一个工人作家,他坚持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良的精神食粮。1999年, 230多万字的八卷本《谭谈文集》,由作家出版社选编出版。1997年,筹建成毛泽东文学院。在湖南各地十几个乡村建成4处“爱心书屋”,12个“爱心书柜”,共捐书十万多册。在白马湖爱心文化园内建成“爱心碑廊”,镌刻了百多位文艺家、科学家的题词赠语和木刻效果的头像,成为白马湖边一道人文景观。

桥头河镇 "桥头河镇地处涟源北部,东邻龙塘,南界石马山,西连渡头塘,北抵七星街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距市区31公里,距娄底市区25公里。老桥头河镇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历史上有名的商业古镇。1995年撤区并乡,原株木乡、桂花乡、桥头河镇、石狗乡、区公所合并成桥头河镇。全镇总面积140平方公里,耕地55090.20亩,其中水田31831.6 亩,旱土 23258.60…… 详细++

谭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944年)出生的名人:
涟源市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涟源市


下一名人:易炼红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