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继(1795-1873),字健男,号牧田,又号松龛,五台县东冶镇人。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乾隆六十年(1795)进士,官内阁中书。精研《易经》,潜心陆王之学,为当时著名理学家。继幼承家学,弱冠中举。道光六年(1826),赴京参加会试,以第一名中进士,被称为"会元"。殿试后,改选翰林院庶吉士。后擢翰林院编修,任陕西、江南两道监察御史。任御史期间,指陈时弊,弹劾-,多篇奏疏轰动朝野。道光十六年(836),上《为政宜崇简要疏》,道光帝立召其进宫,询问国事民瘼。徐继的应对竟使道光帝激动得"至为流涕"。次日即委为广西浔州知府,后调福建延建邵道道台。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又被派往海防前线,兼署汀漳龙道道台,"清明廉达,有守有为。"战后,接连迁升两广盐运使、广东按察使。道光二十三年(1843),任福建布政使。道光二十六年(1846)任巡抚。道光帝召见,命其办理厦门、福州两口的通商通行事务。编撰成《瀛环志略》10卷,于道光二十八年(1848)刊行问世。为此,徐继被誉称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拓荒者"、"中国近代新思潮的代表者之一"。于咸丰元年(1850)免职。咸丰六年(1856),受聘为平遥超山书院山长(即院长)。徐继任山长后,治院严谨,督课认真,优秀人才,资助培育。时本县士绅因其开支较大,想给增加薪金,但徐坚守信诺,概辞不受。后士绅遂以求写墓表及墓志铭等为由,予以酬劳弥补此憾。在此期间,还帮助蔚泰厚等票号修订过票规制度,走访过交城卦山书院山长梁述孔(定襄人),同治元年(1862)九月初九,徐继受平遥大成社董事嘱托,撰写《平遥超山书院创建重修原委碑记》。直至同治四年(1865)五月,圣旨传来,令进京召见,方才离开超山书院。本县各界人士及诸生弟子为其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召回朝廷后,徐被任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次年任太仆寺卿,兼京师同文馆大臣。同治八年(1869),遂告老还乡。同治十二年(1873),卒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