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虞(?~311年),字仲洽,西晋时期文学家。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其父挚模在曹魏时曾任太仆卿。他少年好学,拜关中著名学者皇甫谧为师,学习经史。成年后,在文学、史地学方面均有较成功的研究,是关中的知名学者。
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年间(265~274)举贤良,挚虞对策中下第,拜为中郎。武帝诏诸贤良方正于东堂面试,征询他们对国家大事的看法,挚虞在回答皇帝问话时提出:“古之圣明,原始以要终,体国以正本”,“忧法度之不当,而不忧人物之所失,忧人物之所失,而不忧灾害之流行”的主张,表明了他重法度、重人事的思想观点,所论颇富哲理,很有见地。晋武帝赏识他的才学,擢升他为太子舍人,出任闻喜令。
太康元年(280),晋军灭吴,南北统一。挚虞撰《太康颂》呈送皇帝,歌颂晋武帝的文治武功,受到武帝的嘉奖。因母丧去职,服丧期满,补为尚书郎。
晋惠帝司马衷元康中(291~299),挚虞迁为吴王司马晏的侍从,历任秘书监、卫尉卿之职。“八王之乱”战祸骤起,永安元年十一月(305),晋惠帝被劫持至长安,挚虞随行。次年七月,东海王司马越发兵攻入关中,朝臣奔散,挚虞流落长安、户县一带,衣食无着,避入终南山,捡橡树籽充饥。永兴三年(306)六月,司马越发兵攻入长安,又把晋惠帝劫回洛阳,挚虞方返回京都,在朝历任光禄勋、太常卿之职。
永嘉五年(311),汉国刘聪派大将刘曜、石勒领兵南下洛阳,俘虏了晋怀帝及其许多大臣,在洛阳城纵兵烧杀,肆意抢掠。挚虞就死在这场战乱之中。
挚虞一生勤奋治学,学识渊博,著作甚富。他在文学评论和文学史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他选录古代各类文体的作品,编成《文章流别集》一书41卷,是一部规模宏大的文章总集。同时,他又撰《文章流别志论》一书2卷,论述了各类体裁的文章的源流,评论作家作品的得失,分析评价恰当,是一部文艺批评类型的著作,在当时受到好评,对于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发展有很大影响。钟嵘在《诗品》的序中称此书“详而博赡,颇曰知音。”明朝人张溥给《挚太常集》的题辞说:“《流别》旷论,穷神尽理”。除上述之外,挚虞还撰有《三辅决录注》7卷,《族姓昭穆》10卷,均已失传。明朝人辑其佚文为《挚太常集》。近代人张鹏一辑有《挚太常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