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辽宁省 > 锦州 > 黑山人物

才山


[公元1911年-1944年,革命烈士]

才山,原名才治安,又名才维城,1911年出生于辽宁省黑山县王家屯。

他自幼聪明好学,在本县中学毕业后,先后考入沈阳第二工科高中、哈尔滨工科大学。1929年考入北平俄文法商学院,后并入北平大学。

1932年,才山由北平大学毕业后返回家乡,参加了辽西东北人民抗日义勇军,不久-到北平。

1937年七七事变前,他以东北义勇军的名义于绥远省河套地区组织垦区。七七事变后,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的领导下,和白乙化等一起参加垦区-,并组建了“中华民族抗日先锋总队”,先后任中队长、大队长。1939年底,“中华民族抗日先锋总队”与1938年冀东大-后撤到平西的冀东抗联队伍合并,才山任华北抗联第三大队长。

1940年春,华北抗联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十团,白乙化任团长,才山任团参谋长。改编后,白乙化和才山率第十团与兄弟部队一起,粉碎了日军对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十路围攻。4月,他奉命挺进平北,开辟丰(宁)、滦(平)、密(云)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

依据隐蔽发展原则,第十团番号改为“平北游击总队”,并采取“梯次进兵”的方案。由才山和团政治处主任吴涛带领三营及部分团直人员作为先遣队,于4月20日出发先期进入密云县西部的水川地区,调查了解情况,宣传抗日,筹集粮草,为团主力到来做必要的准备。5月28日,白乙化率主力一营挺进到密云赶河厂与才山等人会师。

当第十团进入丰滦密以后,才山又率队继续往北,向云蒙山区进军,并在那里改编了袁水和王荣两支绿林队伍。6月,丰滦密联合县政府成立,由四个区发展到八个区,方圆200里。不久,又发展到16个区,在丰、滦、密西部成立了滦(平)昌(平)怀(柔)联合办事处。直到这时,敌人才发现第十团是八路军的主力团。

1941年秋后,敌人为确保“满洲国”的西南边境安全,对丰滦密抗日根据地实行灭绝人性的大“扫荡”、大-和“强化治安运动”,制造所谓“防卫集村”(“人圈”或叫部落),使第十团一度外于极为困难的境地。这时,才山储藏在山区的粮食起了作用。在这一带山村,无论部队走到哪里,都可以吃到才山当年所储藏的粮食,解决了部队的危难。

护送八路军军政人员过境,是第十团担负的重要政治任务之一,从1940年起,护送了从延安和晋察冀军区到冀东工作的干部以及从冀东到平西参加会议和整训的干部,一批紧接着一批。

1943年夏,有140多名干部从延安和晋察冀军区到冀东和辽西去开辟地区工作。当时,敌人正重兵围困丰滦密,要穿过敌人防区是很困难的。

这次护送的干部,分成两批行进。第一批由第十团政治处方诚副主任负责,护送40多名干部,到达了冀东敌后根据地。才山负责护送第二批干部,约百余名,男女老幼,骡马成群,像一个游牧部落在迁移。这么大的行进队伍,要想通过设防严密的-线是不容易的。这支队伍浩浩荡荡地从平西根据地出发,通过怀来县境内的平绥铁路时,被敌人发现。

为了摆脱敌人的堵截和尾追,才山决定让被护送的干部先登上长嗟山,沿东坡直奔独石口,然后下山顺黑河直插坡岭,进入丰滦密中心区后山铺。

可是,由于敌人尾追不舍。才山指示大家趁天黑绕到长嗟山西,在大山上与敌人周旋。天刚亮,400多名日军用火力把尖兵排压在山口,无法前进。

为了干部们的安全,才山命令团部参谋海健率领尖刀排的战士英勇奋战,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弹药耗尽,他们就用石头和刺刀与敌人激战,最后抱起敌人滚下山崖,与敌人同归于尽,使这股敌人始终未登上长嗟山。

夜幕降临,才山决定将干部们暂时隐蔽下来,集中全部骡马,由熟悉地形的战士赶着,朝南夺路疾驰后城,以吸引敌人,减轻第十团压力;另选一支精干分队,沿长嗟山山梁,朝龙门所和独石口方向转移。这天夜里,天气时阴时晴,敌人被骡马队和小分队的突围分散了注意力,才山乘机果断地掩护干部迅速向东,沿山坡而下,一路鸦雀无声,急行百里,终于脱离了险境。

当被护送的干部通过潮河与平古铁路,刚跨进冀东地区的边缘时,就遭到敌军千余人的拦截。才山沉着冷静地紧急处置,立即派出侦察员火速与冀东部队联系准备接应,同时组织部队趁敌人尚未实现合围的有利时机,掩护被送的干部向冀东中心地区挺进。他们边作战边转移,经过三昼夜的奋战,几经艰险,终于摆脱了敌人的尾追,胜利地与冀东部队会师,完成了护送任务。

1943年冬,才山由平北调来冀东工作,任晋察冀军区第十三军分区副参谋长。

由于冀东地区环境残酷,战斗频繁,所需弹药日增。为了解决部队武器弹药供应不足问题,1944年,第十三军分区成立了军工处,李运昌司令员指定才山兼管军工处工作。

要搞军工生产,首先要选择厂址。当时冀热辽地区长城两侧已经成了“无人区”。在基本区内,大的城镇都在敌人手里,据点星罗棋布,敌我态势犬牙交错,斗争形势瞬息万变。敌人可以随时出动“扫荡”,对八路军突然奔袭合击。有时头天几十里路内据点内的敌情全无变化,可是,第二天拂晓,敌人就迅速从四面八方分进合击,把一个村庄包围得水泄不通。驻在村子里的机关、部队如果不提高警惕,事先转移,就会遭受严重损失。这种高度游击的环境对部队来说还比较好办,指挥员可以审时度势,主动灵活,有利可图就打,情况不利就走,也可边打边走,但搞军工生产就不同了,不能带着笨重的机器打游击,一旦发生情况,还得先掩藏好机械,再拉起队伍来转移;要尽量避免被包围、袭击,尽可能不与敌人交锋,设法保存力量,完成生产任务。所以在敌占区办军工厂,厂址的选择和怎样以游击活动避开敌人的“扫荡”,成了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为此,才山带领少数干部跋山涉水,到各地区进行调查研究。

敌人一般是利用伪军、汉奸、特务、反动会道门建立他们的情报系统,还利用无线电测向,搜索我携带电台的团以上机关的活动目标。他们把游击根据地常驻八路军的大山区和平原地区的大村庄作为奔袭合击的重点;相反,对小山区和小村庄则比较疏忽。根据敌人的这一特点,才山等经过反复调查研究,认定迁安县西北部滦河两侧的花果山、钓鱼崖、白沟等地宜于作厂址。

军工处成立后不久,晋察冀军区唐延杰参谋长特派技师黄锡川带十来位技术人员到冀东工作。他们的到来对办军工厂来说,真是“雪里送炭”。才山对黄技师很关怀,不但派了勤务人员照顾他,到严冬季节还特意给他做了棉大衣。以后,又由敌占城市的工厂中动员了几位技术工人来参加军工生产。老工人王师傅就是自愿离开城市,奔赴山区抗日岗位的。当时的工人和八路军战士一样艰苦,不发工资,是供给制,只是每月补助几斤细粮以改善生活。

军工生产用的机器,都是利用各种关系,从敌占区通过层层-运到解放区的,型号既不统一,新旧又不一致,缺东少西不配套,工人们就加工零件改装。制作手 、 、炮弹,需要大量的黄色0,这个东西农村里没有,要由城里买进偷运回来。黄色0属于军用物资,敌人-甚严,很难买,数量不多,供不应求。黄技师和工人们研究,想出了用谷糠代替部分装料,使之填满弹壳。经过试验,效果很好。一颗手 0,能有六七十片碎片。

经过一段时间后,制作手 、 、炮弹用的铜-用光了。这东西也是难以买到的,怎么办?正在为难,黄技师经过考虑,提出用纸-来代替。才山鼓励他大胆研究试验。

为了检验军工生产的效果,才山派黄锡川到十三团,了解部队对军工生产的反映。战士们都热情欢迎说:“不怕肚子吃不饱,就怕弹药少。”“只要手中有枪,枪里有弹,就让鬼子玩儿完”。指挥员们反映,我们生产的手 威力大,战士们都抢着背,有的管它叫“手炮”。

1945年“七一”,冀热辽军区尖兵剧社和第十五军分区长城剧社联合公演了黄天今歌的新作,四幕歌剧《地狱与人间》。此剧是以反映人民及其军队-日寇“集家并村”法西斯暴行为主题的,奉军区-之命,他们赶赴军区驻地进行纪念演出。

7月3日早晨,才山率尖兵剧社和长城剧社的60多名文艺战士,由遵化县支队长耿兆江带一个加强连护送,从第十五军分区腹地滦河东崖出发,奔赴军区机关驻地玉田县

晚上9点多钟,行至离原定宿营地鲁家峪尚有15华里的时候,由于女同志和小同志精疲力竭,掉队落伍的越来越多,行进速度越来越慢,为此,决定夜宿杨家峪。

杨家峪是距玉田、丰润较近的一个山村,三面环山,一条小干河穿村而过,形成河南、河北一条街。两个剧社和县大队的同志住在河北街。

就在这天夜里,日伪军1700多人把仅有100余户的杨家峪重重包围起来。

4日拂晓,云雾朦朦。敌人乘我集合前岗哨撤离的机会,偷偷接近村子。杨家峪武装班长杨喜发觉后,急速返村报告。这时,两个剧社的同志,有的刚到集合场,有的刚出院门,几名动作慢的女同志还在房东家里。突然两声枪响,接着机枪吼声和手 0声响成一片。这时县大队已在西山与敌人接上火。接着,小干河沿岸也响起了激烈的枪声。于是,才山命令集合场上的同志撤退到一条胡同里,警卫部队在河北沿上还击。由于敌人枪多火力猛烈,后来警卫部队也-撤到胡同里。

胡同被敌人包围后,才山命令部队趁天没亮突围。警卫部队在前,女同志和小同志在中间,除重伤员由男同志搀扶外,轻伤员全部跟着突围,有战斗经验的同志留在最后。剧社同志除干部有几条 和勤杂人员的几条步枪外,其余每人只有两颗手 。突围队伍集中了所有的火力一阵猛打,从胡同冲了出去。此时,天还没亮,加上朦朦晨雾,敌人摸不清我方底细,被突围队伍甩出的一排手 打的懵头转向,闪出一条道路。突围队伍乘机冲出村子。

突围队伍冲上村西山坡时,遭到山上敌人的机枪拦击,警卫部队伤亡很大,-退回山下。这时,枪声越来越紧,村里村外响成一片,只有西南山上的枪声比较稀疏。当突围队伍转向西南山坡时,埋伏在山上的敌人突然开火,把冲上来的突围队伍压在山脚的大坝坎下。此时队伍仅剩20多人,除几名警卫战士以外,多数是女同志、勤杂人员和伤员。

天亮后,突围队伍发现东山上有一面敌人的大旗,旗子指处枪声更为激烈。才山指了指飘着旗子的东山,命令长城剧社指导员王维汉和副社长朱希明带领女同志和小同志向-围。未等王维汉说话,才山、黄天为吸引敌人的火力,和几个警卫战士带着伤员,跃过坝坎,迅速向西猛冲猛打。东山上的红旗指向西山,顿时,西山上枪声大作。王维汉、朱希明带领突围队伍隐蔽地向东冲去。

才山和黄天等十几个人,为掩护队伍突围,被围在西山脚下的一片葡萄园里。这时,所有持枪的同志,只剩下最后的子弹了。敌兵们的吼叫声,敌人撕破喉咙的劝降声,他们似乎没有听见,都静静地坐着,谁也不说一句话。

仰卧在葡萄架下的才山,逐个地看了看周围的每个人,举起手枪,用最后一发子弹,射进自己的身体,壮烈牺牲。黄天望着倒在血泊中的才山,喉咙哽咽了。他收回目光,蓦地端起手枪把最后的一颗子弹推上了枪膛。受了重伤的通讯员杨斌想爬过去,夺下他的枪,可是晚了,只听“砰”的一声,黄天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今歌的手枪里已经没有了子弹,他呼呼地喘着粗气,吃力地朝前爬了几步,扒开土,把手枪埋好。

人们砸毁了所有武器,撕毁了文件,等待着最后的时刻。当敌人好久没有听到还击的枪声时,便冲了进来。杨斌怒视着走来的敌人,用上肢支撑着爬了几步,猛地抱住敌人的腿,狠狠地咬了一口,疼的敌人嚎叫一声,用刺刀割断了他的喉咙。年仅18岁的中共党员杨子臣,腿上负了重伤,不能站立,以惊人的毅力挺立起来,搬起石头,向敌人砸去,高呼着“共产党万岁”的口号,扑向敌人。今歌和刚入伍的青年女学生杨素兰至死不当俘虏,破口大骂敌人,壮烈地牺牲在敌人的刺刀之下。

战斗结束后,突围出去的人们回到了杨家峪。正准备安葬烈士遗体的乡亲们,一齐围拢上来,个个泣不成声的诉说着烈士牺牲时的情形。在烈士的遗体中,找到了黄天、今歌和才山副参谋长……。

杨家峪的人民,按照当地的风俗,举行了最隆重的安葬仪式。老年人献出了自己的寿材,全村的人,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刚刚懂事的孩子,个个噙着眼泪,停立在烈士的遗体前……

在一片痛哭声中,安葬了烈士。

为了纪念才山等40多名烈士和教育子孙后代,党和政府在杨家峪建立了纪念碑。

(邓荣显)

才姓名人堂
才山相关
同年(公元191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4年)去世的名人:
黑山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黑山


下一名人:陈洪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