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市 > 门头沟区人物

崔来忠


[公元1914年-1953年,革命烈士]

崔来忠,1914年生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田庄乡一个贫农的家庭。因家境贫寒,崔来忠从8岁起就参加了劳动。他利用冬闲之季,上过三季小学。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的铁蹄践踏了崔来忠的家乡,崔来忠目睹了日寇的暴行和乡亲们的悲惨遭遇,激起了他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刻骨仇恨。1937年底,八路军总部、中共北平市委先后派人来田庄等地开辟抗日根据地,崔来忠积极投身于抗日活动。

1938年4月,崔来忠辞别了亲人,到地方抗日武装-支队二中队当战士。他跟随部队参加了招皇索战斗、夜袭三家店火车站和东耳营伏击战等多次战斗。由于他作战勇敢,忠诚积极,同年8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班长。

1938年12月,日伪军数百人窜入抗日根据地进行骚扰抢掠,遭八路军痛击后狼狈溃逃。-支队在安庄以北永定河沿线设伏,崔来忠班奉命在百山口伏击。敌人到来之前,有的战士经不住风雪严寒的袭击,思想有些动摇,崔来忠向全班战友进行耐心细致地思想教育,鼓舞了士气。敌人进入埋伏圈后,指挥员一声令下,全线出击,敌群大乱,纷纷举枪投降,缴获敌人一大批长短0,仅崔来忠班就缴获步枪20余支。这一胜利轰动了整个七区,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1940年,日寇在永定河沿线的大小村庄和主要交通路口相继建立了据点,碉堡林立,戒备森严。同时,为加紧进行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开始修筑“同塘”铁路,使这一地区的抗日斗争处在极端艰苦困难的境地。-支队面对这种险恶形势,采取夜里集结出击,偷袭和骚扰敌人;白天化整为零,分散隐蔽在永定河南岸的深山丛林中,神出鬼没,继续坚持抗战。

1942年初的一天,大批日军出动,对南山进行疯狂地“围剿”。崔来忠所在中队被包围在南山涧沟中,在第二次突围的激战中,崔来忠头部负伤,昏倒在山凹的草丛中。敌人撤退后,崔来忠苏醒了,艰难地爬过山岗,绕到黄崖沟一间草窝铺里,受到当地群众杜大娘的护理,又经过一番周折,回到家乡养伤。后来得知,整个部队遭受到很大挫折,支队长-也不幸被俘。

1942年5月16日,日军中队长田中带着百把人占领了田庄村,建立了据点,疯狂地用0爆破毁坏了周围所有的房屋墙院,修筑碉堡。娘娘庙后山也修起一座高大的炮楼。在树儿港岩洞里养伤的崔来忠看到家乡被敌人破坏的悲惨景象,恨得咬牙切齿。一天晚上,他冒着生命危险,绕到山后,接近炮楼,试图干掉哨兵,夺取0。正在破除铁丝网时,不幸被敌人发现抓获,把他拖拽到据点内,用铁丝-在松树上,严刑烤打,灌辣椒水,压杠子。崔来忠受尽了折磨,仍坚贞不屈。敌人无奈,要刨坑活埋他。在这紧要关头,“两面村长”刘万义受共产党员崔显堂的委托,筹集一笔款子,买通翻译,出面担保,以本村“良民”、有“疯病”为名,营救出崔来忠。

1942年7月,崔来忠尚未康复,便跟昌(平)宛(平)县政府交通员去寻找部队。临行前他坚定地对妻子说:“你要坚强地活下去,我必须去找部队,打日本鬼子,不提溜几个鬼子的脑袋,我决不回家见你!”在交通员的协助下,他翻山越岭,忍饥挨饿,终于在南石泽山找到河北支队。崔来忠被编入三连七班,任班长。

崔来忠回部队不到一年,父母就因贫病相继去世,妻子彭桂香携儿带女,流离失所,受尽了煎熬。

崔来忠在部队得知亲人的不幸,忍着悲痛,没掉一滴泪,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的民族仇恨,坚定了抗日到底的决心。他更加不怕牺牲,英勇杀敌。

1943年1月13日,大村据点之日寇倾巢出动,向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河北支队在五里墩伏击,战斗打响后,崔来忠带领全班战友率先冲入敌群,与敌白刃格斗,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激战,支队全歼进犯之敌,连鬼子队长也被击毙。

同年10月,河北支队三连配合十二区队攻打大村据点,崔来忠自告奋勇带领全班担任突击组,机智地接近敌据点。他抡起铡刀,砍断铁丝网,为主攻部队打开通道,右腿中弹负伤后,他仍继续坚持战斗,不下火线,直到撤出战斗。

1944年8月的一天,三连在庄户洼伏击敌人,炸毁敌运输汽车一辆。撤出战斗时,崔来忠冒着生命危险,从敌人援军的密集火力下,把身受重伤的战士李子勋背上山,转移到安全地带。

1945年6月,解放区青壮年踊跃参军,部队迅速扩大,崔来忠升任排长,投入训练新兵的工作。8月中旬,河北支队与老七团协同作战,向北平近郊挺进,开始了大-。崔来忠参加了攻克清水、。北安河、聂各庄和阳坊等据点的战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美国的援助下,调运军队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向解放区进攻。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河北支队扩编为第七旅二十团,崔来忠分配以三营九连任党支部书记。

崔来忠对战士关怀备至,亲如兄弟。五班副班长韩瑞龙生了疥疮,又不愿离队休养,崔来忠就亲自护理他,为他配制药方,精心治疗,并给他缝洗衬衣,使全连干部、战士深受感动。1945年10月19日,韩瑞龙参加攻打清河镇守敌二○八师的战斗后,扛着缴获来的三支崭新的步枪激动地说:“我能够参加这次大胜仗,全靠崔支书对我照料的周到,疥疮才好得这样快。”

全面内战爆发后,崔来忠所在部队整编为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五旅十四团,崔来忠仍在九连。他先后担任党支部书记、副指导员。在工作中,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极协助指导员、连长开展连队的政治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健全了党组织的生活制度。他与战士同甘共苦,倾心交谈,常以自己的苦难经历对战士进行忆苦教育,极大的激发了战士的阶级觉悟,为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增强部队的战斗力做出了贡献。

1948年9月中旬,部队从易县一带出发,北上进军绥远。在长途急行军中,崔来忠负责全营掉队战士的收容工作。为了不使部队减员,他想办法给掉队的战士做耐心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体弱的和脚打了泡的战士背背包、扛枪。一路上,他共收容掉队的战士40多人,没有一人离开部队。

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人民解放军按照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的命令,以雷霆万钧之势,向南挺进,追歼残敌。崔来忠调到二野四兵团五兵站任警卫连长,他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率领全连夜以继日地保卫着兵站。在广州战役和西南战役中,警卫连三次出击,追歼小股逃散之敌,为保证大批武器弹药和粮食等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做出了贡献。

1950年2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昆明,领导派崔来忠任云南军区后勤部汽车十五团军事代表。他在集训中,耐心地对起义官兵进行政策、纪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三个月后,部队进行改编,崔来忠调西南军区运输部技术大队汽车一连任连长,驻防重庆。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了。在西南军区汽车连任连长的崔来忠怀着满腔怒火在全-士大会上号召:“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们要时刻准备赴朝作战。”并多次写请战书,要求赴朝狠狠打击美帝国主义侵略军。

1951年3月中旬,崔来忠所在部队自重庆北上,驻北京南郊待命赴朝作战。3月19日,上级给他三天假期,要他带上通信员回家探亲。当日回到家中,与妻子团聚,翌日凌晨即返回部队。不料部队在头天夜里就出发了,崔来忠急不可待,在西南军区留守处的安排下,于1951年4月2日乘专列随兄弟部队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前线。

崔来忠入朝后,未能找到原部队,被分配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华江部队工兵营二连任连长。他以高度国际主义精神领导全连英勇战斗,为突击部队昼夜架桥开路。1952年7月,美军凭借所谓“空中优势”,对志愿军后方一切设施进行狂轰滥炸。一天,崔来忠带领全连自谷山出发,在高炮掩护下跑步前进,冲向被敌机炸毁的公路桥。在敌机轮番轰炸的硝烟火海中,他身体多处受伤,仍顽强地坚持把大桥修复,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之后,上级决定送他回后方医院养伤。

崔来忠在漫长的革命战争中多次负伤,从不愿让在家里抚育子女的妻子知道。在这次养伤期间,他给妻子写信,谎称自己在后方学习文化,勉励妻子要生产自救,战胜困难,不要依靠政府优待。他还把自己积攒的津贴费和残废金150元寄回家中。

崔来忠养伤的3个多月中,曾多次要求回部队工作,他说:“我是共产党员,革命军人,干革命是我应尽的义务。”1952年10月4日,经上级批准,他重返前线。

为了挫败美帝国主义在谈判桌上的阴谋,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从1953年5月起,发动了强大的夏季反击战。崔来忠任担架营一连连长。这个连紧跟突击部队,日夜抢救战友,接应伤员。1953年5月20日,他在火线上给妻子写信说:“为了世界和平,为了解放朝鲜人民,必须同美帝国主义作坚决的斗争,我决心在这次战斗中立功。”“胜利就要来到了,我们团圆的日子不远了,让我们欢呼:胜利万岁!”

1953年7月27日,美帝国主义-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了,朝鲜停战了,中朝人民胜利了,但是,崔来忠的妻子并没有盼到亲人凯旋,噩耗传来,她肝肠寸断,悲痛欲绝。

崔来忠是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22天前壮烈牺牲的。当时为了扩大战果,促成停战协定早日实现,1953年6月1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金城以南地区发动了一场进攻战。崔来忠指挥全连担架队员,冒着敌人的密集炮火,冲上前沿阵地,从火海里抢背伤员。在转运伤员的途中,敌人的一发炮弹呼啸着飞向他的身边,他奋不顾身地扑在伤员身上,一声巨响,他的头部、背部多处受重伤,被炮火熏得乌黑的脸颊上淌出了鲜血,为了朝鲜人民的解放,为了伤员的生命安全,崔来忠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遗体,安葬在朝鲜江原道昌都郡大井里。在清理烈士的遗物时,只发现有解放华北纪念章、渡江胜利纪念章、解放华南纪念章、解放西南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各一枚和入朝后部队发给的手表一只。

崔来忠烈士在漫长的战斗岁月里,走的是无私奉献、不求索取的革命道路。他英勇战斗,把革命事业看得高于一切,用自己的鲜血实现了他生前的誓言。他英勇战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质,永放光辉。

(高丰宽)

崔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3年)去世的名人:
门头沟区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门头沟区


下一名人:陈凤鸣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