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熙(1827~1916),字筱赤,又作小赤、小石,广东顺德县龙山人。咸丰元年(1851)中举。咸丰十年(1860)任京师巡防处办事员,条陈拒敌方略数千字,为恭亲王奕诉所重视,提拔为郎中,转监察御使。光绪十二年(1886)出任云南迤南道员。次年升云南按察使,后任湖北布政使,安徽、山西、贵州巡抚,署漕运总督。从政数十年,能忧国恤民,宽和待人,政见较开朗,留意西方先进经验,推行一些改革,如办新学堂、练新军、加试武举-、引进新式技术等。光绪二十八年(1902)因病辞官回乡,在广州多宝大街(今多宝路)建府第(后名为“邓宫保邸”)。宣统三年(1911)与番禺梁鼎芬出面组织广东咨议会,不久即退出。是年适逢乡举,获封太子少保衔、头品顶戴,赐御容照镜光绪像。武昌起义后,积极劝导广州的清政府官员向革命党人交权,支持了辛亥革命。民国元年(1912)孙中山回广州时,曾专程到邓府拜访。
邓华熙由于为官正直,平易近人,深得民望。在多宝大街形成之时,被坊众推举为大街起名,邓欣然题“多宝”二字,“多宝街”由此得名。著有《邓和简公奏议》、《邓和简公书牍存稿》、《纳楹书屋偶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