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 > 余姚人物

顾仲彝


[公元1903年-1965年]

   顾仲彝(1903—1965),名德隆,以字行,余姚廊下(今朗霞镇)人,生于嘉兴。父顾瑞来年轻时迁居嘉兴,开办铜丝店经营杂货,后改开同源祥书店兼办印刷厂。因火灾破产,家道中落。
  顾仲彝7岁入私塾,10岁入秀水高等小学,后考入浙江省立第二中学。后为减轻家庭负担,报考嘉兴秀州中学当三年级插班生。五四运动爆发后,受新文化影响,在秀州中学踊跃投入进步-,组织同学演剧队,自编、自导、自演《朝鲜-恨》、《云南起义》、《中国魂》、《打倒-贼》等戏剧,曾应嘉兴各地教育会邀请,去新塍、平湖、王店、乌镇、新市、长安演出,受到群众热烈欢迎。演出持续了一个多月,至暑假才结束。这一爱国演剧活动成为仲彝从事戏剧事业的第一块基石。1920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扩展为国立东南大学)英文科。因经济来源断绝,两年后,不得不停学。后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任英文,结识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参加文学研究会。不久经洪深介绍,加入上海戏剧协社,开始从事戏剧活动。
  1925年2月,顾仲彝应厦门集美学校之聘,执教英文一年半。这段时间,改译的高尔斯华绥的《相鼠有皮》由商务印书馆作为文学研究会通俗戏剧丛书之一出版。还翻译了《希腊一瞥》、《巴黎一瞥》、《缅甸一瞥》和《哈代短篇小说选》(开明书店出版)等书,完成外国戏剧改编剧《梅萝香》,改编话剧《同胞姐妹》。1927年,到暨南大学任讲师、教授。1930年秋,又受聘任复旦大学兼课教授,讲授戏剧概念、英文等课。同年,完成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译作,交新月社出版。1933年春,任复旦大学专职教授兼注册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顾仲彝走出书斋,投入民族救亡的-,写出了一批充满抗日热情的短文和诗篇。同年10月,上海复旦和大夏两所大学合并内迁,仲彝只身随校,任这所联合大学训导主任。次年春,回沪探亲,应留守上海的复旦大学校长-聘请,任复旦上海补习部外文系主任。在中共上海地方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加上海孤岛时期戏剧活动,先后组织和加入上海剧艺社、上海艺术剧团和国剧团,创作、改编了《孤岛男女》、《梁红玉》、《八仙外传》、《三千金》、《水仙花》、《恋爱与阴谋》、《人之初》、《红楼梦》、《衣冠禽兽》等剧本,并与费穆、黄佐临改编、导演话剧《秋海棠》。当上海剧艺社第一次演出话剧《梅萝香》时,收到日伪的恐吓信,信内附一颗手枪子弹。仲彝不为所动,仍坚持抗日救亡戏剧活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复旦大学迁回上海,顾仲彝续任教授,并参与筹建上海戏剧电影协会和中国文协上海分会。1945年10月,与李健吾、黄佐临、张骏祥、吴仞之等创办上海市立实验戏剧学校,任校长。1947年春,为了 国民党制造的-,与洪深陈望道张志让筹备组织复旦教授会,并被推举为筹备会主任,起草章程,发表罢教宣言,与反动当局进行斗争。后在中共上海地方组织指示下,与欧阳予倩一起去香港暂避国民党的破孩。在香港欧阳予倩、卜万苍邀请,任永华影片公司编剧,热心于当地进步文化活动,于1948年被选为香港文协监事。1949年2月离香港赴北平,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工作者大会。会后,应聘任中央电影局编剧。1950年调入上海市文化局,任电影事业管理处副处长,为新中国戏剧电影事业做了大量除旧布新工作。1956年当选为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后又历任上海电影工作协会副主席,上海文联理事等职。1957年转入上海戏剧学院任戏剧文学系教授。1958年创作反映社会主义新风尚的话剧《-》(合著),在北京上演后深得各界好评。
  顾仲彝在上海戏剧学院执教期间,先后开设西欧戏剧史、编剧概论、名剧分析、作家作品研究、戏剧概论等课程。1963年完成其一生戏剧理论研究方面归纳性的学术论著《编剧理论与技巧》,在我国戏剧界广为流传,于1984年获全国戏剧理论优秀著作奖。


  相关院校:
暨南大学
顾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90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5年)去世的名人:
暨南大学人物介绍
余姚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余姚


下一名人:顾偕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