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湘潭县人物

韩联生


[公元1907年-1948年]

韩联生,1907年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易俗河区郭家桥乡陶家垅的一户贫苦农家。父亲韩有余,为了活命,带着他和他母亲及三个弟妹,来到安源做工谋生。他为了拾炭渣,有次把头砸伤,留下一道长长的疤痕,刻下他苦难童年的印记。后来他到矿山当了童工,同父亲一起下井挖煤,劳累终年,所得只是资本家常常给他们写的一纸欠条。现在他的一张欠条,还作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罪证陈列在安源纪念馆里。

1930年9月,工农红军来到安源后,受过安源大-洗礼的韩联生父子,都争着报名当红军。但他不同意父亲去,说家里这么多人吃饭,不能都走。而他年纪轻,力气大,还是他去为好,父亲同意了,他高高兴兴地挑着0、-等物资,当了名“?子兵”,随着部队上了井冈山。

10月初,红军攻克赣南重镇吉安后,决定以安源工人为基础,组建红军工兵连。韩联生在这个连任班长,成为红军第一代工兵。不久,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工兵组建后,只经过短时间的训练,便投入了反“围剿”的战斗。他和全-士一起,除架桥修路、构置工事,设置障碍,为红军作战提供保障外,他们还用布把0、铁片和-捆扎起来,制造一种 (俗称“洋?果”)供红军使用,在反“围剿”中发挥了一定的威力。

1933年下半年,韩联生调往江西红军特科学校,任教习营第二连(渡河连)连长,从事红军早期工兵干部的培养工作。1934年6月,他被任命为新组建的-直属工兵营第一任营长。工兵营设有土工作业,渡河和爆破三个连。为了迅速提高工兵战斗力,他以“工兵面前无困难”为号召,利用战斗间隙,狠抓工兵的基础技术训练。他亲临现场,言传身教,挖工事要怎样测量距离、定方向;搞爆破要怎样装0、钳-;架浮桥要怎样扎竹排,打桩子、铺门板他都反复讲解,作出示范,直到大家能掌握要领为止,部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地提高。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他带领组建才两个月的工兵营,随着红军主力长征。

在长征途中,韩联生带领工兵营炸毁桥涵、堵塞隘口、破坏道路、设置路障和架设浮桥等。12月30日晚,部队接到迅速赶赴乌江、负责架设浮桥的紧急命令。他一早就率领全营冒着阴雨和寒风,在泥泞路上疾行一天多,于1935年元旦拂晓按时到达乌江渡口,立即同教导员刘启祥,总支书记李锡国一起,接受先期到达的军委参谋长刘伯承和陈光师长布置的具体任务,然后组织全营分别进行紧张的准备工作。而他则与李锡国来到担负架桥艰巨任务的第二连,同指战员一起勘察架桥位置,研究架桥方法。面对湍急的水流,他认为这里用木船或打桩的方法都不行,只有在两岸拉起缆绳来固定竹排,才能把桥架好。于是,他亲自组织制作缆绳,要求把割下的敌人的电话线和携带的布匹、绳索都集中起来,扎成一条又粗又结实的缆绳。然后指挥第一、三连将扎好的竹排隐蔽运到江边,再挑选一批懂水性的指挥员架排强渡,运送突击部队过江,头一次失败后,他又组织十多块加固竹排,再次强渡,终于有六块竹排冒着敌人的炮火,将先头部队送上对岸,占领了沿江阵地。接着,他指挥全营立即进行紧张的架江战斗,当他把拖过江的缆绳在两岸拴牢以后,立即指挥部队把几十块竹排一一拴在缆绳上,再投入“锚篓”(即装满石头的篓)固定竹排,在排与排之间又捆扎三根横木,横木上面铺上木板,一座长达200多米的浮桥只用20多个小时就搭成了。当红军胜利渡过乌江天险时,他率领工兵营一直守在桥边,成为最后一批撤离乌江的部队。

遵义会议后,军委工兵营缩编为工兵连,韩联生改任连长。1月底,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当红军走过他们在赤水上架的绳舟浮桥后,又奉命把它炸掉,断敌追路。他亲率爆破组,冲上浮桥,站在桥中间,指挥战士们沿桥放置0,冒着行将追及的敌人的炮火,他一声哨响,十几个爆破点同时点火,再指挥战士迅速奔向对岸,他刚撤离浮桥,背后就轰隆隆地炸开了,又一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在长征途中,韩联生部队轻装,曾一次奉命销毁一批黑色0,他的面部被烧伤,但仍强忍伤痛,坚持战斗。1935年4月底,在金沙江交西渡(皎平渡)负责渡运部队过江时,他指挥工兵连中会划船的战士,用六只木船,连续轮流战斗了五天四晚。他在江边一直坚守到把中央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5月下旬,在抢渡大渡河时,由于水深流急,每渡一趟河,木船都要被冲下几里路远。他便在河两岸组织拉纤把船往上游拉几里再渡,就这样,仅用两天半时间,把红一师全部送到对岸,为配合左路红军抢夺泸定桥争取了时间。漫漫长征途中,处处留下了他和工兵连浴血奋战的身影。长征结束后,他率工兵连抵达陕北,投入了新的战斗。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韩联生所在部队编入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曾任团政委、师直工兵科长等职,随部连年转战太行山区,并同一二九师被服厂女工侯银绨结婚。1942年秋,他调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近两年时间的学习,大大提高了他的理论修养和文化知识,曾获得“学习模范”称号。1944年,他从中央学校分配到南泥湾中央直属工兵教导大队工作,为八路军培养工兵干部。日本侵略者投降后,他仍回到太行山区,任一二九师师部工兵主任,主持师工兵工作。1946年终,他调山东野战军,任教导大队大队长,负责教育被俘军官。经过他的耐心工作,一些被遣返的国民党政府军官,思想都有很大的变化,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的后来还为解放战争作过贡献。

1947年春,韩联生调任特种兵纵队任工兵团团长。他五次负伤,身体状况较差,但始终带病坚持工作,并同战士一起生活,深受指战员的爱戴。当工兵团组建好以后,他就狠抓基层工兵骨干的培训工作,自任教导队大队长,全力轮训全团各级干部,使他们在工兵战术、技术,特别在实际爆破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在一次配合部队攻克潍县的战斗中,工兵团出色地完成了坑道爆破任务,受到上级和攻城部队的赞扬。

1948年4月,韩联生调任特种纵队参谋长,特纵领导为弥补炮弹不足,决定由他负责,加紧研究和试验“飞行爆破”的技术,他来到山东省泰宁县楼德镇试验现场,同干部、战士一起,从捆扎0包到使用迫击炮送出的每个环节,他都细心研究,反复试验,成效很大,但不幸的事发生了:在12月11日试验时,因有一0包打出后没有0,他亲自奔向0包落点处检查原因,当他走近0包时,却发现 暗暗作响,他立即大喊身边的人卧倒隐蔽,可话音刚落,0包0了。他左腿被炸断,咽喉被碎片炸穿,当场牺牲。当时在场的工兵团副团长刘金山,教导队副队长李长松、政治指导员梅开先等同志也一起遇难。时年41岁。

韩联生牺牲后,特种纵队指战员在泰宁县楼德镇的北鄙村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并安葬了烈士的遗体。新中国成立后,他的照片和遗物,陈列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作为人们对一位潇湘烈士的永恒纪念。

出身安源老矿工,长征队里老士兵,

政治开朗性刚直,业务熟练老忠诚;

为补决战炮弹少,亲试“飞爆”鲜血红,

敬翻淮海先烈册,最高级别留英名。

任华东野战军特纵司令员陈锐霆在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时写诗,叙述了韩联生南征北战,光辉壮丽的一生。

(湘烈办)

经历历史事件
韩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90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8年)去世的名人:
湘潭县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湘潭县


下一名人:黄高扬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