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方(1654—1727),字大灵,新会县棠下金竹岗(今属蓬江区)人,有“金竹先生”之称。岁贡生。胡方敦崇实行,处道学风气之末,独守坚确。总督吴兴祚闻其名,令人召见,胡方走匿不出。侍奉双亲,从不稍懈,唯恐不周。遇父母有病,忧形于色,亲侍汤药,必先尝而后进。父母逝世居丧,席草宿于柩旁,三年不进寝室。先辈遗留田庐悉以与弟,只靠课徒自给。对族中贫困者尽力资助。有达官重金求撰文祝寿,胡方不应;官吏威慑,不应;家人告之粮尽,亦不应。纵使生计窘迫,也不欲出仕做官。乡里子弟偶做出不道德的事,宁受鞭笞,也不愿胡方闻知,认为愧对先生。远近慕名之人,以一见胡方为荣,见后说:“胡先生教诲我了。”曾有弟子,因父荫而得官,觉得羞愧,以为未能笃行信义,使自己老师蒙羞。胡方却开导他:“只要当官不贪钱,致力职守,当官又何尝不可呢?”这位弟子,始终没有违背其教导。
胡方40岁后迁居南海县盐步。学使惠士奇督学广东,闻胡方名,舣舟村外,派吴姓士子到其家求见。胡方连连挥手:“学使主持考试尚未完毕,不可见!不可见!”将吴生请出并将门关闭。惠士奇再次求见,也只能索取其著述而离去。考事完毕,仍派吴姓士子求见,胡方则整肃衣冠投剌至,长揖道:“今天我斋戒沐浴专诚来拜谢知己,我胡方年纪老迈,不能受教做您的弟子了。”说完,便起身告辞。惠士奇握其手说道:“虽然不肯多谈,只请问先生,乡人中有谁善写文章呢?”胡方答道:“并未见有善写文章的,如果一定要找,只有明朝时的梁朝钟了。”惠士奇便将梁及当时诸名家文章,与胡方文章一起编纂为《岭南文选》,继后上 书荐于朝廷。惠士奇常对姓吴的士子说:“相貌丰厚端伟,很像顾炎武,即使不享大名于生前,亦必享大名于身后。”胡方的知音,实在只有惠士奇1人而已。著有《周易本义注》6卷、《四子书注》10卷、《庄子注》4卷、《鸿桷堂诗文集》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