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柏森(1897—1960),蓝坊镇峰口村人。他在蕉岭中学毕业后,考入北平清河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毕业后到边防军第3师工兵营入伍,即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9期工兵科,1923年毕业后,回广东在邓仲元的第1师工作,不久调入孙中山大本营军政部讲武学校任区队长,升任第1师少校参谋。1925年随第一师参加东征,在东征战役中,他判断敌情,拟定作战计划,对打败陈炯明叛军起了决定性作用。广东战局平定后升任第1军少将参谋处长,曾参加北伐中著名的龙潭、蚌埠及徐州等战役。
1928年,林柏森被保送入日本陆军炮工学校高等科,1930年毕业回国,受命筹办陆军工兵学校,1932年该校正式成立,被任命为校长,次年晋升为陆军中将。1935年蒋介石兼任国民党中央各军事院校校长后,林柏森改任教育长,实际主持工兵学校的一切工作,他在工兵学校长达14年,先后毕业学员、干部计22万人。林还亲自建立35个工兵营及6个独立工兵团。他们所构筑的工事,既接受自然界的风吹雨打,又经得起炮火的考验。当年抗日战场上的中国工兵,所构筑的工事大都经得起严峻的考验。林柏森本人,当年被誉称为“工兵之父”。
抗日战争中1939年的“昆仑关之役”,林柏森亲临战场指挥,昆仑关的防御工事,固若金汤,日军一筹莫展,其学生还协助主力部队冲锋陷阵,日军22师第5旅团中村正雄旅团长,就是被张其中师及林柏森手下的工兵们打败窜逃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林柏森任国民党中央工兵署署长、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及陆军副总司令,1960年11月8日在台北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