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子升(496—547年),字鹏举,济阴冤句(今山东菏泽市)人。北魏文学家。与当时文学家邢劭齐名,并称“温邢”;又与邢劭、魏收合称为“北地三才”。
温子升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市),为东晋文学家温峤后裔。自幼勤学好读,博览诸子百家,工诗善文,早年在广阳王元渊门下为贱客,后为文学家常景所赏识,渐知名。孝明帝熙平二年(517年),东平王元匡试选御史,800余人应试,温子升中选,由此文名大著。后历任诸王僚属,执掌文翰。孝武帝永熙二年(533年),任侍读兼舍人,迁散骑常侍、中军大将军,后领本州大中正。东魏末年,高澄引温子升为大将军谘议。武定五年(547年),元瑾、刘思逸、荀济等作乱,高澄怀疑温子升预其事,将其逮捕入狱,遂饿死狱中。
温子升生活的时代,在南朝恰值齐梁之际。《北史·文苑传序》叙当时南北文风之不同,曾说“江右宫商发越,贵手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温子升的诗文兼有清绮和刚健的特点,十分难能可贵。
温子升无赋,文今存20余篇,多骈体章表碑志,其中《塞陵山寺碑》较著名,庚信“读而写其本”,并说在北朝“唯有塞陵山一片石,堪共语。”(张鷟《朝野佥载》)碑文为颂德而作,内容无可取,而辞藻绚丽,典雅清正,风格近似庾信、徐陵。
温子升诗现存仅11首,其中《捣衣》一诗写捣衣女子对在外征戍丈夫的相思怀念之情,风格清丽,哀婉动人,开-闺怨诗的先河,清人沈德潜说此诗“直是-”(《古诗源》),并非溢美。其他,《春日临池》写景,《咏花蝶》状物,都有一定特色。至于仿乐府民歌而作的《白鼻》、《安定侯曲》内容格调已与南朝民歌异趣,《敦煌乐》、《凉州乐歌》写凉州的繁华和远行的乐趣,则有北歌豪放刚健之气。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评论温子升这类诗作云:“江南声偶既盛,古诗已绝,晋宋风流仅存者,北方一鹏举耳。”(《古诗评选》卷五)
温子升是北朝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文在当时影响较大。司空、济阴王元晖业曾说:“江左文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任昉,我子升足以陵颜轹谢,含任吐沈。”(《魏书·温子升传》)明人胡应麟评论说:元晖业的话“虽自相夸诩语,然子升文笔艳发,自当为彼中第一人”(《诗薮·外编》卷二)。其作品传至南朝,梁武帝萧衍大相叹赏,直谓“曹植、陆机复生于北土”(《魏书·温子升传》)。阳夏太守傅标出使吐谷浑(在今青海一带),“见其国主床头有书数卷,乃子升文也。”(同上)
温子升诗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9卷,多亡佚。明人辑有《温侍读集》。另有《永安记》3卷,亦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