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省 > 汕尾市 > 海丰县人物

郑逸夫


[公元1933年-1995年]

郑逸夫 (1933—1995),祖籍广东海丰,1933年出生于香港,父亲是水泥厂工人。香港日本侵略军占领后回家乡。抗战胜利后到广州,在崇实英文学校补习中学课程,受欧阳老师影响爱上文学。1949年7月毕业于广州大学计政专科班后回香港。广州解放初回广州参军,1949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文工团任创作员,尔后在滇西边防军当文化教员,参加过剿匪战斗,立过功。1955年5月复员,考进广州市教师进修学院中文专科班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广州市第二十九中学、第九十二中学任教。“文革”初期被冤诬、遭“批斗”,愤而以死抗争,扑进车底幸未遇难。1984年调到广州市业余大学任教。因创作有成就,1988年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同年任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文学创作研究室特聘作家。

20世纪50年代初,郑逸夫在云南部队工作期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发表十多篇中短篇小说、共30多万字,成为崭露头角的青年作家,1956年出版4部中短篇小说集。“文革”期间封笔。改革开放后,重新燃起郑逸夫的创作热情,先是发表反映喧嚣都市生活的中篇小说《香港来客》《漫步人生路》。前者很快被改编为电影,上映后引起较大反响。接着,他每年一次利用暑假自费游览祖国各地,尤其喜欢深入少数民族聚居的偏僻山区,创作一批作品,其中反映瑶族生活的中篇小说《山恋》,荣获广州市首届红棉奖一等奖。

20世纪80年代中,他自费到滇川藏三省区交界格姆山下的泸沽湖采访当时鲜为人知的摩梭人“女性王国”。在号称“香格里拉”的地方生活一段时间,创作了反映较完整地保留着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生活的摩梭人的报告文学《泸沽湖——女神湖》,成为最早介绍摩梭人“女性王国”生活的作家之一。此作内容新颖,视角独特,发表后很快便引起读者强烈关注,不少作家、记者、电视专题制作者陆续前往这个“女性王国”探秘。

1979—1995年,是郑逸夫创作的高峰期,先后在全国各地报刊及出版社发表出版的文学作品达200多万字。其作品《婚礼》收入《广东三十年作品选》。出版小说集有《黎明》《边疆的春天》《一撮泥土》《送我一颗心》《野人洞》等。1995年12月广州出版社出版《郑逸夫自选集》,收入报告文学、中短篇小说等作品12篇、近27万字。郑在该集后记中提及:“我因是个职业教师,站在三尺教坛毁灭自己、照亮别人,一生从没接受过‘钱’和‘权’的厚爱,但愿天下好人代代平安!”同年12月15日,郑逸夫因病逝世于广州。

郑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93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5年)去世的名人:
海丰县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海丰县


下一名人:谭大鹏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