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省 > 临沂市 > 郯城县人物

高赞非


[公元1906年-1969年]

高赞非(1906-1969),原名佩纶,郯城县马头镇人,山东教育界知名人士。

赞非生于小康家庭。祖父经商并熟谙医道,常给人看病,在镇上颇有声望。父高毓嶂,号石间庄,师范讲习所毕业后任本镇竞进小学教师,对经史子集涉猎甚广,早年接触西方进化论思想,并曾一度崇拜康有为梁启超的学说。他在思想上不断追求新思潮,热衷于研究学问,对高赞非影响很深。高赞非12岁于竞进小学毕业后,其父即辞教职,在家设“双榴书屋”,课子读书。1922年,赞非考入济宁中西中学,半年后辍学到商店做学徒,不久又到马头承志小学做教员。当时,高毓嶂在济南做家庭教师,接触到梁漱溟的思想及著作,常来信盛赞梁氏《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学术高深,要求赞非认真学习研讨。赞非仰承父训,对梁氏著作悉心研读,并立志当一名学者。

1924年夏,赞非经父亲的友人引荐前往曹州省立中学拜见梁漱溟。时熊十力正在梁主办的重华书院任主讲,赞非以所撰《论语研究》自荐,深得熊氏赞赏。熊十力对佛学、儒学及西方柏格森唯心主义哲学均有较深研究,试图创立“新唯识论”学派,因年高欲得其传人,遂寄希望于赞非。赞非师事熊氏十分勤勉,曾将熊氏谈话记录整理为《尊闻录》出版。其后,又随熊氏辗转武昌、北京、上海、南京各地,在其指导下学习心理学、哲学、伦理学。1927年秋,高赞非经熊十力介绍到南京中央大学哲学院任助理,同时自修政治经济学。

1929年,高赞非应梁漱溟之邀到广东省第一中学任教,时梁漱溟正积极推行其“乡村建设”理论,赞非在其思想影响下,遂以“乡村建设”道路为改造社会和进行民族自救的济世良方。1930年初,梁漱溟在河南辉县创办村治学院,高赞非前往任教,此后数年即随梁氏致力于乡建运动。先后担任邹平山东乡建研究院班主任、山东乡建研究院菏泽实验县巡回导师、山东乡建研究院第一分院教育长、菏泽乡建师范教育长;曾撰写刊印《地方自治与民众组织》一书,从地方自治合作组织、乡农学校等方面对乡建理论进行发挥。

抗日战争开始后,韩复榘奉行不抵抗政策,下令将乡农学校枪支及壮丁整批拉走。乡村建设运动遂宣告破产。高赞非见乡建道路走不通,只有武装民众开展抗日斗争才是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即公开宣布坚决不流亡,并于1937年冬组织了百余人的队伍在菏泽、郓城一带开展抗日斗争,还创办了油印刊物《鲁西吼声》宣传抗日,不久,他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取得联系,亲赴八路军抗日根据地参观,并经范筑先介绍会见了徐向前宋任穷等,从而对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有了深入了解。1938年夏,日本侵略军占领了他的家乡马头镇,高赞非的父母及胞弟佩经宁死不受辱,均投入家中水缸自尽。赞非奔丧至家,目睹惨状,悲愤万分。时临郯抗日团体纷纷成立,高赞非出任郯二区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主办《动员报》宣传团结抗战。1939年10月,八路军115师一部攻克马头,不久即成立了郯城县抗日民主政府,高赞非被推选为郯城县抗日动员委员会主任及鲁南抗日动员委员会四分会主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他积极从事抗日宣传和组织民众的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他历任山东抗敌协会四分会主任及省会部宣传部副部长、山东省文协研究部长及滨海区文协主任、滨海区参议会参议长,团结了各阶层人士,积极投入动员参军、支前工作和大生产运动。他亲自把高家子弟多人送到八路军部队参军。在滨海区,他倡导成立了青年劳动学校,为发展滨海区教育事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高赞非自参加革命后积极学习马列和毛泽东著作,勇于改造世界观,对曾经影响自己很深的“乡村建设”理论等旧的思想体系进行了认真的清理。1943年2月,经谷牧、刘导生介绍,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8年2月,高赞非被选派到华东建大学习,济南解放后,被组织分配做教育工作。先后担任济南市文教局视导室主任、中教科长、副局长、局长。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经常挤时间给教师讲教育学,利用晚上的时间到机关学校讲课。1950年,他被评为济南市文教局模范党员。1955年山东师范专科学校创建时,他被任命为校长。1956年山东师专改为曲阜师范学院,他任院长并兼党委书记,他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出高师教育必须面向中学实际、明确培养目标等重要的办学思想。他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组织观摩教学,有时还亲自授课,讲授哲学、政治经济学等课程,深受师生欢迎。

高赞非一生勤奋好学,早年即对中国古籍广泛涉猎,在他晚年,还以蚂蚁啃骨头的精神认真攻读《资本论》等马列经典著作。他治学严谨,重视学术研究,曾有《大学生的学习方法》、《论孔子的心理》、《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等论著面世。

高赞非为人忠诚正直,胸怀坦荡,从不计较个人得失。1958年整风补课,他受到错误批判和处理后,他对个人名利地位毫不介意,仍然忠心耿耿地为党工作。“文革 ”中,他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身处逆境,仍坚持学习《毛泽东选集》,并坚持写日记。他生活态度严谨,处事从不苟且,“文化革命”中,有人逼迫他写假证明,他严词拒绝。他为人宽厚,和蔼,从不疾言厉色,在师生中留下深刻印象。

1969年3月,高赞非在参加劳动时摔倒,引起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终年63岁。

1980年12月,中共山东省委对高赞非1958年受到的错误处理重新作出结论,为他平反,并对他一生为革命事业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高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90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9年)去世的名人:
郯城县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郯城县


下一名人:王兴选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