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南省 > 普洱 > 镇沅人物

黄毓成


[公元1884年-1958年,民国陆军上将]

黄毓成

黄毓成,民国陆军上将,云南省镇沅县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考中秀才,入昆明经正书院。1904年夏赴日留学,学成回滇于讲武堂任职。1911年参与发动昆明“重九起义”,起义成功后任陆军第一师骑兵联队长,次年4月率骑兵支队入黔。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云南举义讨袁,黄毓成任护国军第三军挺进军司令,率部参加滇桂边境抗击龙觐光部的作战。1918年到1922年间,任滇军驻川师长、司令部参赞等职,目睹军阀间拥兵争利,愤而解甲,赴上海闲居。1937年受南京政府令,返滇任云南禁烟特派员,遭解职后归家研究佛学至解放。解放后任云南省文史馆馆员,于1958年病逝。

农家子弟

黄家远祖为南京郊区柳树湾人。明初朱元璋统一全国后,搬江南民户数十万人随军到地广人稀

的云南,以追剿元朝残余,巩固边疆。黄家几兄弟就在该队伍中:大哥留在江西鄱阳湖边,其余三兄弟随军队到云南,被安排在临沧坝子屯垦。经过五六百年的繁衍生息,形成临沧普洱的一大姓氏。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江西黄家的一个小伙子黄上达也来到了云南定居,后全家死于清末的民族械斗,唯有长子黄钟祥只身逃出,娶妻欧阳氏,在案板井背矿熬盐过活。1884年,欧阳氏生下第四个儿子,出生时个大、哭声响亮,重四公斤,父亲为其取名黄毓成。

黄毓成出生时,父亲黄钟祥虽然有自己的矿洞和熬房,但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黄钟祥深知,要尽最大的力量供孩子们读书识字,才能走出大山,因此六岁时黄毓成就告别了上山打柴、下河游泳的生活,进入私塾念书。在私塾里,黄毓成读书过目不忘,背诵四书五经时滔滔不绝,教书先生为之取字“斐章”。

1902年,清政府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如期进行,读书人的童生试开始。18岁的黄毓成在县考中考得第四名,到普洱府考后又一举中了秀才。父亲黄钟祥欣喜欲狂,备上厚礼,带着儿子行大礼谢师。其师言:“此子前途无量,但世事不宁,一需习武,二需谨慎。”自此,黄毓成走出祖辈一直居住的大山,来到省城昆明的经正书院。

1903年的经正书院,旧时书生较多,新思想远没有当时的云南最高学府五华书院活跃。于是,黄毓成经常和吕志伊等同学到五华书院参加-,并偷偷阅读各种革命刊物。在当时,这些言行都被视为是对大清朝廷的不敬,敢出言造反要被捉进大牢,甚至株连三族。黄毓成也曾被同学告密到校方,但校方一追查,总发现是以罗佩金为首——对于这个罗家大少爷,校方要想严处总得先掂量掂量,于是黄毓成常常有惊无险。

后来,罗佩金重阳节“吟反诗”事发,被五华书院开除,离开昆明去了广州。钦佩之余,黄毓成也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受罗佩金要“来点硬的”的影响,他也觉得要推翻清政府,才能救国于水火,于是立志弃文习武,将岳飞的《满江红》写成条幅挂于床头,并结交了很多民间练习武术的朋友,习十八般兵器,以图待机报国。

留学东洋

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开始作一些改良:洋务运动、废除科举、兴办新学、编练新军……在云南则成立了新编陆军第十九镇(师),但却缺乏掌握新式武器和训练军队的军官,政府只好开始向东洋、西洋派遣留学生,并于1904年大幅度增加留学生数量。听闻到要剪辫子到东洋留学生,经正书院只读四书五经的老少书生被吓走了一大半,黄毓成却兴奋不已,多年习武救国的期望即将变成现实,这个从大山走出来的二十岁小伙子顺利考取了官费留学生。据《昆明历史资料》载:“是年吾滇送日本留学生陆军三十人,师范、政法、实业百余人。”1904年7月初,在著名文人赵藩、陈荣昌的带领下,一群人从昆明出发。10月初,他们抵达日本东京,入振武学校。

黄毓成和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各种现代知识。有感于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乡亲们知识太贫乏,黄毓成多次寄回的包裹都是现代书画。大哥黄毓桂在其支持下,于家乡案板井黄宅办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私塾,将这些书画做教材用。一次,其母欧阳老妇人看到一些人体生理挂图,被吓得直哭:“怎么我儿子会到这种鬼地方,人没有皮包着,只有一根根骨头……”后来成立的镇沅小学堂,也将这些新书画作为开办新课程的教材。

1905年,“中国革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黄毓成和大部分云南同学成为了第一批会员。1906年,黄毓成从振武学校毕业,进入日本陆军实习半年入士官学校。这期间,黄毓成所在连队在海滨练习泅渡时,遇到日本天皇的游艇。从望远镜中看到这些士兵后,天皇下令:“前面岛上有朕的夏宫,能从岸边游到岛上并从东面上岛者有重奖。”黄毓成在波涛汹涌中勇往直前,第一个游到岛上,被侍卫拥着去见天皇。随侍在侧的士官学校校长滨田雄一少将问明其中国留学生的身份后,天皇大喜,命左右取八宝指挥刀一把,赐给黄毓成。

尽管如此,日本政府还是指令各学校对中国留学生“一要拉拢二要防范”,以防中国学生学得太好,以后对日本不利,故教学上多有保守。比如在教授机关枪知识时,只教使用,不教构造原理。黄毓成便和同学商量,0教官的讲义,连夜传抄,私下学习。按同盟会的要求,黄毓成主攻骑兵,于1908年末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十六期。回国后,照例进京觐见皇上,统考后再由选派的省份安排工作。黄毓成被调至云南讲武堂担任骑兵科教官,和其他留学的同学(李鸿祥、谢汝翼李根源唐继尧、黄毓成、殷承瓛、张开儒叶荃赵又新)一起,把日本士官学校中最成功的教育和训练方法都应用于教学。

反清起义

黄毓成在讲武堂担任骑兵教官的两年中,整理和编著了《骑兵的训练和战术》和《战马是骑兵的伙伴》等教材。在当时,新式骑兵对提高军队的机动性和出奇制胜至关重要。由于专注于工作,27岁的黄毓成一直没有成家,其父母曾多次捎信要他回家成亲,他都借故不回,并时时以汉朝大将霍去病的名言“功不成,无以为家”为座右铭,吃住和学员一起,暗中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同盟会会员。

此时的昆明,新风气渐增,各种新式教育兴起,民间自办报纸陆续出现,革命刊物《云南杂志》在士兵和学员中暗暗传播。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对云南的震动极大,具有革命意愿的各中下级军官召开数次会议商讨起义之事,同时也依靠士兵中的哥老会组织,动员广大士兵,最后决定于1911年10月31日(阴历九月初九)发动起义。10月30日晚,驻北教场的七十三标因搬运子弹被北洋派的军官发现,排长黄毓英等人率起义士兵将其击毙,提前打响了重九起义的第一枪。黄毓英带领一排尖兵攻占北门,进攻五华山,被阻在山北筑有大碉堡的军械局。该处储备有大量军械弹药,是城中之城,起义军子弹少、缺乏重武器,久攻不下,排长文鸿揆身中数十弹牺牲。黄毓成身先士卒,提着讲武堂教学用的轻机枪,用火力掩护冲锋,一面吸引敌人的炮火,一面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激烈的战斗在他的军装上留下了六处弹孔。此军装一直保存在黄宅客厅橱柜里,至今仍存。

此时,南边蔡锷唐继尧、罗佩金统领的七十四标尚未入城,北边起义军弹尽,敌方也不敢出来,双方形成僵持之势。黄毓成、顾品珍奉命带队飞马直奔南边南教场催兵。黄毓成骑着亲自-的大青马,一马当先。来到南城外的塘子巷时,把守的清军骑兵大喊:“谁敢造反,奉总督命格杀勿论!”要去南教场,这是最近的路,必须冲过去才行。黄毓成一边大喊:“快闪开,我要见你们标统!兄弟们跟我冲过去!”一边扬刀跃马杀入敌阵,挥舞战刀连劈数人,黑暗中只见微弱的刀光剑影,黄毓成的军裤被划烂,小腿受伤。危急间,大青马股部中刀,受惊一跃而起向西狂奔,摆脱敌人后一路奔过金碧路转向大南城,马头撞在城墙上才止住。这些场景,皆为黄毓成将军亲口对其后代所描述。

幸运的是,大南城已被起义军炮兵占领。通过暗号后,黄毓成上城楼见到炮兵营长、老同学刘云峰:“赶快支援北边部队!”但五华山北炮距不够,刘、黄当即决定向总督署开炮。刘云峰亲自测距,按着照明弹的光以督署衙门口的两棵大柏树为目标,三炮三中。总督李经羲大惊从床底下爬起,派兵挖开墙,躲到老百姓家里,命卫队拼死抵抗。之后,军械局、总督署分别被起义军攻占。响了一夜的-声逐渐停息,凌晨,只有士兵们在街上奔跑的脚步声。昆明的百姓按捺不住兴奋,在门缝里、窗户边注视着,胆子大的已经跟在队伍后准备帮忙了。就在五华山后,军械局炮楼下的一条小巷中,一座低矮的四合院大门轻轻打开了,一位中年妇女举着一盏风灯,带着两个女孩,急切地问:“军爷,是不是要打满清、杀鞑子了?”“快回去,有危险!”一位士兵答。“快去把灶上蒸帕包着的那包饼子拿来!”大女儿跑去拿来他们一家一天的吃食。这女人就将那包饼子硬塞在一个拿手枪的军官腰间。小女儿已经十四岁,她永远记住了这一个夜晚——之后,她成了黄毓成将军的夫人。

“大清王朝归西了!从此没有皇上了!起义成功了!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忐忑一夜的百姓纷纷走上昆明街头放鞭炮,口号声此起彼伏。与此同时,起义军指挥部移上五华山,临时军政府成立。

重庆之战

云南军政府成立后,黄毓成任云南新军第十九镇马标统带,后升任混合旅旅长。在当时的军事条件下,骑兵是战斗力最强、行动极其迅速的部队。后黄毓成所部隶属谢汝翼指挥的援川军,在山地作战中取得很大成绩,对支持地方革命派稳定局势、恢复生产起了很大作用。援川回昆后,黄毓成受云南军都督府之命,率部于1912年5月开赴贵阳,被北京政府任命为贵州督军府少将参谋长。虽已是当时贵州督军唐继尧的参谋长,但黄毓成缺乏对长官的顺从,性格倔强,绰号“黄牦牛”的他更喜欢和上司唱反调,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于是被唐任命为游击司令,镇守黔东北。

1913年8月4日,熊克武在重庆宣布独立,就任四川讨袁军总司令。12日,袁世凯令鄂督黎元洪、陕督张凤慧、滇督蔡锷、黔督唐继尧“酌拨劲旅,会合兜剿”。四都督遵令拨兵援川。黔督唐继尧派黄毓成以黔军援川第一混成旅旅长兼前卫司令的身份,率混成协一队援川。黄原拟响应讨袁军,及入川而赣宁已败,转而攻熊以自保,并于9月12日率先攻入重庆。9月17日袁世凯通令嘉奖黄毓成,特授勋五位,并任黄毓成署重庆镇守使。

黄毓成一进重庆,即将各要署及繁华街市占据。待王陵基打着“川东宣慰使”旗号赶到,已落后手。他俩位一个外号“黄毛牛”,一个外号“王灵官”,都是刚愎自用之人。川军王陵基部与滇军黄毓成部为争夺重庆市,炮轰山城,后经各国驻渝领事居间调停而停战。袁世凯准署四川重庆镇守使黄毓成辞职,任周骏为重庆镇守使。12月,袁世凯又下令将黄毓成与王陵基交陆军部严议惩处,失去军职,闲居昆明。回昆后,面对滇军上下的打抱不平,黄毓成却很淡定:“为同学义气,为同情反袁,放走熊克武值得!自己的得失算不了什么!”但他同时也深感政治斗争的复杂,毫不犹豫地交出了兵权,辞去军职。

讨袁护国

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条约“二十一条”,黄毓成大怒:“决不能让袁大头又做皇帝又-!”他利用自己在滇军中的影响力,联络中上级军官多次开会商讨出兵讨袁。都督唐继尧态度摇摆不定,大家一致决定让黄毓成刺探唐继尧的真实态度,促唐反袁。一次在唐公馆,黄毓成与唐继尧商谈时说:“群情激奋,反对帝制呼声很高,我自己愿意领兵出征。”唐父从屏风后走出来说:“黄大哥,你也不为我家想想,我家几代人还没被封过侯呢!”黄扶唐父坐下:“老伯,您是希望儿子做窃国大盗袁世凯的侯爵呢,还是希望儿子封别人做侯爵?”唐父无言以对。1915年农历十月廿八,黄毓成和唐继尧约好当晚召开会议,听取军官们的意见。会议上争论激烈,主张暂缓出兵以观形势的占了多数。黄毓成非常生气,掏出手枪拍到桌子上说:“今天要么你唐都督决定起义,立即组织行动,要么你就用这把枪把我打死,别无他法!”会议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唐继尧权衡了各方形势,最终决定起兵反袁。东方发白,黄毓成回到家时,对已经收拾好行装准备逃难的家人说:“好了好了!不用逃了!唐公决定干了,以后的事情还多呢!”政治斗争,都是你死我活的结果。逼唐反袁,一旦有失,则身家性命难保。黄毓成在会前已经决定以死相谏,若不成,则家人逃走。这一举动,成就了其“勇气”之称,与蔡锷的“骨气”、唐继尧的“福气”、罗佩金的“二气”,一起成为云南“四气”。

蔡锷、唐继尧、李烈钧联名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并率军向北、向东进攻。黄毓成任护国军第三军第三梯团长,下辖:第一支队司令:杨杰第二支队司令:叶成林。

黄梯团原来没有基本队伍,是从地方的团警及新募入伍的士兵杂凑而成,并非武器精良训练有素的部队,但在黄将军等的指挥教练下,不久就变成所向无敌的一支劲旅,在滇、川、黔迭树殊勋。不久所部改编为护国军挺进军,3月中旬,黄毓成率部,由云南经贵州兴义进抵广西百色,协同李烈钧张开儒支队、护国军第三军赵钟奇支队、桂军马济部围攻百色,包围龙觐光指挥部,龙觐光缴械投降,通电赞成共和。李文富见大势已去,率众投降。

1917年11月,唐继尧组建“滇黔靖国联军”,自任总司令,以杨蓁为总参谋长,以顾品珍赵又新、瘐恩旸 、黄毓成、张开儒、方声涛、张熙、叶荃分任八个军军长。

四川之战

1923年唐继尧重主滇政,大肆翦除旧人宿将,罗佩金、庾恩旸等均遭杀害。黄毓成自度不免,变服逃往省外。当时杨森当上“督理”,故前去投靠。早在辛亥革命时,黄毓成以滇军梯团长领兵入川,四川军政府派上尉参谋杨森驻黄部任联络,颇得黄器重。尔后杨森在川军第一师任营长,因不听调度,被刘湘把部队拉走。受到第一师通缉的杨森在川立足不住-逃往云南依黄毓成门下作食客。护国军兴,黄毓成任挺进军总司令进驻叙府,所部梯团长杨杰兼叙府卫戍司令,黄特派杨森任该司令部中校主任参谋。未几杨杰赴自流井公干,所兼卫戍司令暂交杨森代理,待杨杰事毕返叙,杨森恃黄信任,竟拒不交割,公然放话要杨杰以兼职相让。黄毓成见杨森留在叙府与杨杰无法相处,又修书一封,派人护送杨森去泸州投奔滇军第二军军长赵又新,被赵委为参谋长。

对过去有恩于已的旧上司,杨森执礼甚恭,特设盛宴款待,更重要的是杨看中黄毓成乃滇军名将,以其才干声望,在未来统一川局的斗争中实为不可多得的帮手。黄毓成见杨森如此念旧,认为孺子可教,便慨然谈起自己的打算。原来黄毓成受蔡锷影响很深,素主“联省自治”。他表示愿竭全力辅佐杨森削平群雄,统一四川,然后组织“定滇军”在杨森大力援助下打回云南,取唐继尧而代之。

因黄毓成的归来,跃跃欲试的杨森便召集手下亲信将领密议用兵。会上杨森特意把黄毓成向众将作了一番介绍,然后请黄发表高见。黄毓成胸有成竹地提出“远交近攻”之策。见他讲得头头是道,杨森颔首微笑道:“斐公所言,甚获我心。”根据总参谋长黄毓成提出两期作战方案:第一期以突然袭击,各个击破的方针,迅速消灭接壤的赖心辉刘成勋两部,进而消灭陈洪范。整个第一期作战过程应积极展开邓邓锡侯、袁祖铭、刘湘的外交联络,促其中立。在取得第一期作战胜利的基础上,第二期以外线作战,攻取重庆,消灭刘湘,传檄残存各军,在渝召开善后会议,统一川局。

黄毓成知道这些人因过去与刘湘同学兼部属关系,格于情面,不愿跟刘兵戎相见。但事关大计,仍力持已见。杨森也认为黄毓成完全是为向着自己,但一来总觉得刘湘目下实力太小,兴不起什么风浪;二来他自己正在大力培植“速成系”宗派意识,须得顾及多数将领的情绪。究竟联刘打袁或联袁打刘,还是袁、刘一锅端,暂时便被搁在一旁。

会后,杨森发表黄毓成兼领“前敌各军总指挥”,统辖五路大军向刘成勋赖心辉陈洪范进攻。后来杨森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又要对刘文辉开火,黄毓成急忙从资中前线赶回成都,力劝杨森不可轻举妄动,道是:“我军第二期作战行将展开,目前不宜树敌过多,对刘自乾应予优容,以安‘保定系’诸人之心。”被第一阶段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杨森,连连摆头道:“顺我者生,逆我者亡,刘自乾自己要跳出来挨刀,那就管不到他那么多罗!”刘文辉见势不妙,便决定放弃叙南,同刘成勋经泸州分道荣昌、合江向重庆退却,投靠刘湘。

刘湘此时,知道与杨马上就要公开摊牌,为了拼凑“倒杨联军”,必须将实力居全川第二,拥兵4万余众的邓锡侯拉进来。见面之下,刘湘爽快地开出条件,答应负责补充邓饷弹。在黄毓成苦劝下,杨森对争取邓锡侯也很重视,专派唐剑秋驻邓部联络。但杨自认为胜算在握,对邓锡侯关切的防地、饷款问题始终不作明确表示,徒以口舌拉拢,自然收效甚微。除开邓锡侯,另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便是拥兵3万余众的黔军总司令袁祖铭。因为系客军,经费窘乏的袁祖铭最感兴趣的是盐税收入。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杨森对争取邓、袁原则表示赞成,但要按月划给盐款,则很有些肉痛,故倾向于不作具体许愿。

结果惹的三刘一赖会合之后又联合邓锡侯,袁祖铭。杨森内部分化,主力王缵绪倒戈,大军一败涂地。黄毓成只得只身避往峨眉山万年寺,联军方面首脑人物除刘湘外,对黄毓成都有一定交谊。邓特派熟人去万年寺迎黄下山,共商善后。刚一见到黄毓成提到来意,黄就大骂:“杨子惠孺子不可教!”并当着面把签署命令用的一方翠玉私章锤碎,发誓再不过问川中军政,愿去上海休息。由邓锡侯、刘文辉厚赠旅费,礼送出川。这位“定滇军总司令”借杨森之力,打回云南取唐继尧而代的美梦,终成泡影。

朱德访旧

1957年2月13日,朱德结束了在广东的视察,风尘仆仆地抵达云南昆明。重返故地,朱德首先想到的是他的老师和同学。次日,他不顾旅途劳累,会见了原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李鸿祥、黄毓成、叶成林、孙永安等。朱德同志对大家说:“云南是我的第二故乡,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我永远不会忘记云南。这次有幸重返云南,见到阔别多年的老师、同学、同事,愉快的心情是难以表达的!”会见中,朱德同志还一一询问老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追述往事和故人。后来在当年晚些时候的百花齐放运动中,秉性耿直的黄毓成因言论被划为“ ”,次年因病在昆华医院逝世,骨灰葬于昆明筇竹寺海会塔。1979年,云南省政府宣布撤销对黄毓成“ ”的处理,恢复名誉,黄毓成将军的一生功绩也得到了证明。

城市建设

闲居期间,黄毓成与罗佩金、王灿、丁祖佑等一批开明人士,于1915年5月初,以“谋都市人民之健康及社会之消防安全”和“注重饮料、脾益卫生、便利人民”为宗旨,积极倡议创办自来厂。这一建议很快得到唐继尧的赞同, 没过多久,黄毓成又被时任云南都督的唐继尧任命为云南省水利总裁。最后,由法商海防机械建设公司工程师戴阿尔负责承建整个水厂工程,采用西门子公司的设备。1917年8月,水厂泵房和水池竣工。自来水厂则位于五华山西麓(今华山西路东侧),1918年5月2日正式送水,日供水量1034立方米。在担任水利总裁的两年多时间里,黄毓成大规模加固松华坝水库,又在昆明坝子的东北面疏浚河道,开挖干渠,增加旱涝保收田数万亩。在老家镇沅县,黄毓成拿出了安家费中的三千多银元,号召乡亲修筑引江灌溉渠,至今发挥效益,被称为“黄家大沟”。此时,黄毓成的父亲已去世,三十岁的他想着该成家了。1915年5月,省议会议长李增做媒,黄毓成娶了已故诗人朱筱园的二女儿朱玉芝,在新修建完工的圆通街156号黄宅举行新式婚礼,由云南省督军唐继尧证婚,省内军政文商各界皆到场庆贺,在昆明一时传为佳话。但也有托媒求婚不成妒忌之人,十分反感。此时昆明的民办小报很多,其中一家刊登了一幅漫画:一只黄鼠狼头戴军帽,拖着长尾巴牵着一只戴婚纱的小猪,谓之曰“黄朱联姻”。当时黄毓成的部下,时任滇军营长的张凤春大怒,要带兵查封。黄夫人拦住说:“不必!不必!任其自生自灭吧。”

经历历史事件

  相关院校:
云南讲武堂
黄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88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8年)去世的名人:
云南讲武堂人物介绍
镇沅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镇沅


下一名人:刘存厚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