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公望(1879—1954),男,浙江永康人,字戴之,清廪生。早年参加光复会,后毕业于保定军校。
曾任浙江新军督练公所科员、第八十二标第二营督队官。
人物简介
辛亥革命时,参与光复杭州和攻克南京之役。1912年后,历任浙军第十一协协统、浙军第六师师长、嘉湖镇守使。护国战争时,在浙江宣布独立,起兵讨袁。1916年被推为浙江督军兼省长,半年后辞职。
1918年至广东,任 军援闽浙军总司令。1922年蛰居天津。北伐战争时,任北伐军江北宣抚使,旋辞职。后曾在上海、浙江等地经营实业。1946年任浙江参议会副议长。
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救灾总会杭州分会副主席、浙江省政协委员。吕公望先生在民国三十一(1942)年,曾捐国币一万元,资助修建芝石乡中心国民小学(即云和县赤石乡小学)两幢木结构教室。
革命先驱
辛亥革命先驱吕公望
1905年,吕公望在杭州结识徐锡麟和秋瑾。初次见面秋瑾就向吕公望介绍革命情况、谈自己对时局的看法。这让吕公望非常敬佩并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表示也要参加革命活动。几天后,吕公望应秋瑾之约从杭州涌金码头坐小船来到雷峰塔西面的白云庵。原来白云庵是光复会的秘密联络站,在二楼的一间秘室里,在秋瑾的介绍和吕逢樵、丁载生的见证下,他加入了光复会组织。他成为光复会的会员后,与秋瑾、吕逢樵、丁载生等人一道,积极参加反清革命活动,并成为秋瑾的得力助手。后来,吕逢樵、丁载生回老家处州开展革命活动,浙江光复会组织的工作就由秋瑾和吕公望主持。他俩经过商讨,便将全省各地的会党和光复会会员整编为8个军,对外称之为“光复军”;每军设置大将、副将、参谋造13个军职,并设制了军旗、军服等。经过一番筹划后,他俩加紧部署光复军在浙江的起义工作。
1906年,经秋瑾联络,吕公望有幸在杭州见到了前往安徽就任候补道员的光复会会员、革命党人徐锡麟。徐锡麟对他冒着坐牢与杀头的危险参加光复会和积极参加革命活动表示赞赏,希望他继续配合秋瑾开展工作,并建议他进入军界发展,以利日后开展武装起义和斗争。他听了徐锡麟的话后深受启发,将自己的原名“吕占鳌”易为“吕公望”,表示决不辜负徐锡麟公之希望。
经与秋瑾商量后,吕公望便打算进入浙江巡抚衙门抚署卫队当兵,这样可以打入清兵内部发展革命力量,以利于浙江光复时可以控制要害部门,为光复取得胜利派上大用场。所以他就写了一封自荐信给当时的浙江张巡抚,张巡抚被他信中“马革裹尸还”之类恳切言辞所打动,很快将他招进抚署卫队当兵了。在军营里,他很快与一些金华等地的老乡搞好了关系。根据秋瑾的要求,为配合光复革命行动,必须做好抚署卫队和候潮门洋枪队军人的策反工作。通过他的努力,便结交了抚署卫队的李寅、王永泉和洋枪队长陈绍槎等军中朋友,并在后来光复杭州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07年4月,北洋军阀段祺瑞督办的“陆军部河北保定速成学堂”向全国招生,吕公望等40名浙江学生被选派去学习。在保定学习期间,他不仅学到了许多军事知识,又结交了一批革命志士。
1907年7月初,徐锡麟等革命党人在安徽发起皖浙起义失败被杀害,浙江起义指挥中心大通师范学堂暴露被查抄,7月15日秋瑾也因与徐锡麟组织并参与皖浙起义而英勇就义,吕公望闻讯后痛哭一场,并下决心要推翻清政府,也为徐锡麟、秋瑾等报仇。
到了1909年,吕公望从保定速成学堂毕业后回到浙江,分配在新军82标第二营当督队官军官。当时正处于“皖浙起义”失败不久,浙江大地仍处在-之中。浙江的革命组织惨遭破坏,有些革命志士受到清政府的破孩,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和严峻困难状态之中。为了继续参加革命活动,1910年1月,吕公望经广西军备部总办庄蕴宽等之邀,与一批革命同志前往桂林协助筹办新军。到桂林不久,他就和尹昌衡等人着手创办《指南月刊》,以制造反清舆论,鼓舞人们参加革命活动。第一期印了3000多份,很快就销售一空,并产生了较大社会反响,但不久就被当局查封。他们将刊名改为《南风报》继续出版,再次遭到当局查封。此后,他们又将报名改为《南报》,由于当局审查甚严而停刊。此外,吕公望等光复会会员在广西还开展了其他革命活动,均因种种原因而受挫,他便与几位同志于1910年10月乘船回到浙江,继续在浙江开展革命活动。
吕公望去广西时属于不辞而别,回浙江时最初也受到军内标统周承炎、教官吴思豫等人的冷遇。但后来他有幸遇到了新军八十一标代标统朱瑞,朱瑞也是光复会会员,对吕公望的情况非常了解,所以就邀请他到家中交谈。朱瑞告诉他军中有几位光复会的同志请加强联络,并要他尽快将浙江的光复会组织恢复起来,这正中他心中之意。随后,他秘密联络了军内外一批光复会的会员,重新整合了浙江光复会组织,同时恢复了光复会的活动。为了便于开展活动,他还在紫阳山下面租了间房子,用于开会和会员间联络。经吕公望等人的争取,新军八十一标和八十二标全部都被争取过来了,这为日后杭州的光复积聚了力量。同时,他还和镇海炮台长虞廷等人用反间计,写匿名信列举了有可能担任清军扩编统制一职的杨善德“十大罪状”到处散发,杨善德因此-引退,此举挫败了清军扩编计划,使浙江新军部分领导权仍掌握在革命党人手中。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的消息传到杭州、上海、南京后,浙江光复会的组织及时与上海等地的光复会组织进行联系。10月12日,上海革命党派来了庄之盘、姚勇忱等人与浙江的朱瑞、吕公望、顾乃斌等革命党人联系,秘商光复会州事宜。这期间,吕公望为商讨起义方案、做好起义前的准备和上下之间联络做了大量的工作。11月3日,上海光复的消息传到杭州,人们为之欢欣鼓舞。11月4日晚,杭州各起义部队按计划做好了准备。深夜12时,由革命党人王金发、尹维峻等率领的1500名上海敢死队员赶到杭州,与朱瑞等浙江新军将士打响了光复杭州的战斗。年仅17岁的女敢死队长尹维峻跃马横枪,首先向浙江抚署衙门扔出一颗手拉 ,然后率领敢死队员冲进抚署衙门内堂,衙内清兵全都当了俘虏,浙江巡抚被敢死队员从马房里抓获。经过起义军在全城与清兵数小时的战斗,天亮时杭州即告光复。杭州光复后,浙江各府、州、县也纷纷举行起义,浙江全境在一个月内也实现了光复。
同年11月7日,在浙江省第四次临时参议会上,议长陶焕卿提议由吕公望出任浙江省参议长,却被吕公望谢绝了。他认为南京仍在清军手中,这一军事重镇如不尽快攻克,浙江难以安稳,所以建议-沪三地起义军联手,出兵光复南京。这一重要建议立即成为浙江临时参议会的决议,并请吕公望起草出兵南京的动员计划和作出攻宁之军事部署。经浙江省都督汤寿潜任命,朱瑞为浙军攻宁支队支队长,吕公望为参谋长。11月12日,他率领浙军攻宁支队先头部队向南京方向进军,他们先攻下镇江,随后增添兵马粮草,准备攻打南京。南京 有很多炮台,要夺取南京先要攻克这些要塞的炮台。吕公望采纳了同盟会会员官成鲲策反炮台的建议,通过对炮台官兵晓之以理的教育,由他们做内应,11月21日晚浙军智取了乌龙山、幕府山炮台。11月22日、23日,吕公望命令浙军利用智取的炮台向南京城内-,引清兵出城打仗。11月25日早晨,他命令敢死队杀进紫金山,其他兵马进入阵地作战。到下午4时,浙军已攻下5个山头,杀死清兵1000多人,俘获数百人,清兵统领王有宏被当场击毙。此后,吕公望于11月30日凌晨,又指挥敢死队攻下了南京城的最大堡垒天堡城,并用缴获大炮向南京城内的清兵指挥所、都督府、旗营轰炸,使清兵无心守城,四处逃窜。12月2日,吕公望率军进入南京。在-沪联军的共同奋战下,南京全城胜利光复。
1912年后,吕公望历任浙军第十一协协统、浙军第六师师长、嘉湖镇守使。先后参加护国战争和北伐。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救灾总会杭州分会副主席、浙江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954因病在杭州家中逝世,终年76岁。时任国家副主席的宋庆龄感念他与孙中山之间的密切关系,特地送来300元人民币作为治丧费用,以示对他的哀悼和对其家人的慰问。
人物纪念
2014年是永康籍革命先驱吕公望先生逝世60周年。在杭州市南山公墓,吕公望逝世60周年暨公墓重修落成仪式举行,民革杭州市委会相关负责人参加,并敬献了花篮。
吕公望早年参加光复会,辛亥革命爆发后,参与光复杭州和攻克南京之役。护国战争时,在浙江宣布起兵反袁,1916年被推为浙江督军兼省长,1946年任浙江省参议会副议长。
解放前夕,吕公望担任杭州“临时救济委员会”主任,毛泽东曾在《关于占领杭州上海问题致总前委等电》中亲点吕公望等人士“主管”杭州。在此期间,年老体弱的吕公望四处奔波,与其他进步士绅为保护杭州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城的重要设施和名胜古迹作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