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逢春(1884~1949),名朝甲,字凤椿。吴县(今苏州市区)人,生于清光绪十年五月二十日(1884年6月13日)。名中医。10余岁入名医艾步蟾门下学医。光绪三十四年赴北京,一面担任法医,一面求教于名医厉轩举,公余常为患者诊治,疗效显著,求诊者日众。民国2年(1913年)辞去法医职务,正式开业行医。由于治愈疑难大症甚多,名声日起,与肖龙友、孔伯华、施今墨并称为北京四大名医。汪逢春治病重在辨证施治,尊古师古但不泥古,也不存门户之见,能尊重同行。他在治疗内伤症方面,着重调理脾胃;在治疗外感疾病时,着重由表宣达,使邪外出,以免内传。他以善治温病著称。在用药方面,常用药末装入胶囊中吞服,用药少而精,收效大而快。他重视西医的学说和诊断方法,遇到重大疑难病症,往往主动建议聘请西医会诊,以期收综合治疗之效。他对病人认真负责,满腔热忱。对贫病患者,常为之代付药款。他收录弟子20余人。民国25年组织门人成立“同砚小集”,相互钻研,共同提高。弟子们辑录他的一批医案,编成《泊庐医案》。汪逢春于民国38年8月2日在北平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