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 > 福州市 > 鼓楼区人物

王世静


[公元1897年-1983年]

 华南女大校长

 

 王世静,闽县(今福州市)人。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生于福州名门望族,祖父王仁堪是光绪三年的状元(一甲一名进士)。她从小在教会学校念书,笃信基督教。1914年,入华南女子大学学习。两年后,进美国晨边学院留学,成绩优异。在晨边学院毕业后,又到密执安大学学习。1923年,获硕士学位后回国,在厦门大学执教。翌年,应母校之召,回到华南女大任化学系主任。

 1927年,我国人民展开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权运动。华南女大外籍校长辞职,校董事会拟聘陈叔圭为校长、王世静为教务长,陈叔圭辞谢。于是成立5人校务委员会,陈叔圭任主席,王世静为教务长。1928年,董事会又酝酿校长人选,叔圭、世静互相谦让,最后以世静出身望族,便于开展学校工作,董事会决定以她为校长。她未立即上任,再次到美国学习,除进修有关专业课程外,曾到各地演讲,宣传创办女子大学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介绍华南女大的现状和困难,吁请热心人士给予赞助。她的活动得到校方的高度评价,并争取到华南女大可以保持每年派遣一名教师到密执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待遇。

 同年7月,王世静回国,旋往日本京都参加太平洋地区基督教学校会议。1929年1月,正式就任华南女大校长职务。上任后,她致力于争取民国政府对学校的承认:因经费来源不足,决定先以“文学院”申请立案,1931年10月,向教育部提出申请。教育部未予批准,她立即抱病前往南京,一面说明情况,一面调整系科(增设数理、家政系及医学预科)。经审查确认,所设文、理两科均达到高等学校标准后,教育部在1933年6月准许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临时立案,翌年6月又获准永久立案。在争取学校立案的同时,王世静积极招聘在美国获得硕士、博士的校友回校工作,加强华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1934年9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承认该校具有文学士、理学士两个学位的授予权。

 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于1938年6月内迁延平(今南平市)。王世静领导师生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办学,并按教育部颁布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1939年1月,学校召开王院长任职十周年纪念会,对她十年来的工作作了充分肯定,卫理公会会督、美国人高智曾说:“从未见过有个学院像华南一样在短短十年中进步如此之快!”次年,在福州的校舍彭氏楼失火,图书馆、实验室和教室都毁于火灾。王世静十分痛心,她决心领导师生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援,重建教学大楼。在她的努力下,被焚毁的教学楼终于在抗战胜利后修复,学校也在1946年1月迁回福州复课。

 1947年初,董事会在美国召开战后复兴会议,王世静在会上报告华南女院在抗战期间坚持办学的情况,会后又到各大学、学院讲演,备受欢迎和赞扬。3月16日,波士顿大学授予她荣誉博士奖状,许多美国人士和在美国的华南校友纷纷解囊,中国教会联合会也在这年拨款5万美元资助华南女院重建彭氏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世静领导师生坚持正常教学,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必要的改革,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1950年,我国掀起了抗美援朝运动。12月16日,美国宣布冻结我国在美国的资金,华南女院经费来源断绝。不久,政务院颁布《关于处理接受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中央教育部召开接受外国津贴的高等学校会议,王世静和陈叔圭代表华南女院出席,她们一致拥护人民政府接收学校自办的决定。1951年2月16日,福州协和大学和华南女子文理学院联合成立两校合并的筹委会,严叔夏、王世静分任正、副主任委员;4月12日,两校正式合并成立福州大学,设立校务委员会,省文教厅厅长兼任主任委员,严叔夏,王世静任副主任委员,她分管总务处,处理日常事务工作。

 1952年2月开始,学校开展“三反思想改造运动”。3月21日,王世静在会上表示决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努力学习马列主义,实现思想改造任务。同年6月15日,福州大学与省师范学校合并成立福建师范学院,王世静退任图书馆馆长,她服从组织决定,工作尽心尽责。

 新中国成立后,王世静还担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省政协第一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1958年,她先后两次向校领导提出退休申请,1958年8月,退休回家养病。退休后,她继续担任二、三、四届省政协常委,积极参与政协的活动。1983年9月9日因病逝世,享年86岁。

 


  相关院校:
厦门大学
王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89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3年)去世的名人:
厦门大学人物介绍
鼓楼区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鼓楼区


下一名人:夏淑琼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