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市 > 昌平人物

张志贤


[公元1916年-1949年]

   张志贤,女,1916年1月出生于河北省昌平区柏峪口村南宫(今北京市昌平区流村乡新建村)。祖父张福海熟读“四书”、“五经”,同时钻研中医,医术颇高,他教过私塾,以后专门行医,遇有穷苦人看病,经常分文不收。因其医术高超、医德高尚,在西山一带名闻遐迩,祖父的品德对张志贤影响很大。
  张志贤的父亲张爱伦因患脑血栓,41岁时就过早去世,留下她兄弟姐妹六人。母亲张陈氏性格刚毅,辛勤劳动,带着孩子艰难度日。
  少年时期的张志贤懂事体、爱劳动,善助人,在伙伴中很受欢迎。大家都爱和她一块劳动、玩耍,听她讲故事。她采摘了野菜经常分给伙伴一些。张志贤很小就学会了薅苗、拔草、打谷穗,并有一手好针线活,是大人的好帮手。
  张志贤小时,跟祖父读了不少古书,也从祖父那里学到很多历史知识。义和团运动、五四运动、北伐战争等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英雄业绩,在她幼小的心灵上扎下了根。1931年九一八事变时,张志贤正在小学读书,她听到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三省的消息,异常气愤地说:“要是日本鬼子打进关来,我一定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决不当-奴!”
  张志贤小学毕业后,跟祖父刻苦学习中医,攻读中医典籍。祖父看病时,她在一旁边记边看,细心听祖父讲解。祖父见她好学上进,便经常向她传授辨证施治的中医理论和医疗实践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张志贤已经能够独立开处方看病。18岁时,张志贤开始帮助祖父、二哥一起经营“南宫药铺”,成为他们的好助手。尽管祖父和二哥的医术高超,但祖父年迈体弱,二哥幼时摔伤腿落下了残疾,行动不便,到外村出诊的事自然落到张志贤的身上。她热心地为乡亲们服务,早出晚归,走村串户,有求必应,从不计较报酬。她善治妇科、毒疮,加上服务态度好,在附近一带很受乡亲的欢迎,也是家乡惟一的女中医。
  1937年七七事变震撼了全国,北平的陷落,更激起了张志贤的爱国热情。“决不当-奴,要投入全国抗战的洪流!”张志贤同许许多多的热血青年一样发出了愤怒的吼声。
  不久,一支臂戴红布、蓝布袖章被老百姓称为“红蓝箍”的抗日武装队伍开到了柏峪口村附近。他们向群众宣传“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抗日救国”,提高了群众抗日爱国的觉悟,贫苦农民踊跃参军,高兴地戴上了“红蓝箍”袖标。
  当时,共产党人高鹏(后任晋察冀第一分区副司令员)等人住在张志贤家,张家给了他们极大的支持和帮助。张志贤的母亲每天烧水、做饭,和抗日武装队伍亲如一家。高鹏不断给张志贤讲述革命道理,他的警卫员小纪还热情地教唱抗日歌曲:“七月太阳似火烧呀,日寇进攻卢沟桥,亡我国,灭我种,还要奴役我同胞……”革命的道理和激动人心的歌声更加坚定了张志贤投身抗日救亡的决心。
  1938年夏,张志贤与叔伯妹妹张志安、张志光、张志昆想通过高鹏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路经设在西山淤泥坑的昌(平)宛(平)临时县政府时,受国民党支持的汤万宁不让她们到抗日根据地去,留下为他们干事。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她们觉得汤万宁抗日不坚决,便毅然离去,暂时回家。不久,张志光、张志昆等又陆续离家,终于到达抗日根据地,参加了革命。张志贤、张志安暂时留下搞地下工作。
  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入发展,北平、天津一带党的地下工作者和进步人士不断经西山进入晋察冀边区,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当时,日军已侵占昌平、南口、阳坊、沙河,柏峪村以东成为游击区。日军和汉奸部队经常在此“扫荡”、骚扰,对平津过往的同志威胁很大。为了安全及时地将同志们输送到根据地,地下党组织决定在张志贤家的“南宫药铺”,建立地下秘密交通站。用药铺作掩护,人来人往看病的很多,不易被敌人察觉,比较安全。
  交通站建立后,许多同志经此转移,过路的同志来时带着写有密号的路条与张志贤单线联系。在张家住上一夜,第二天清晨由张志贤大哥张志衡或其他可靠的人,专程送往后山马刨泉、镇边城一带的抗日根据地,交给昌宛县委书记林克清,送到后拿回收条交给张志贤。
  由于过往同志较多,又需要住宿、吃饭,党组织无力供给费用,给张家带来许多不便,增加了经济负担,特别是危险性很大,若被敌人发现,必然引起祸端。但张志贤一家把身家性命置之度外,为了抗日的胜利,从不计较得失,总是热情周到地招待“来客”。1938年春天,家里杀的一头猪,大部分都招待了过往同志。
  时间一长,张志贤的祖父见来“看病”的人很多,但经其诊断没什么大病,有的人有病也不看,只是过往住宿,便疑惑不解地责问张志贤:“这么多外地人都来干什么?”张志贤无法隐瞒,告诉祖父说:“他们都是好人,都是愿意打日本鬼子的。”老人心领神会,嘱咐张志贤:“风险太大,你要格外小心。”
  平西城工部建立了地下交通站,成立了党支部,马福生任支书,刘福儒任支部宣传委员,张志安任支部委员,领导地下交通站的工作。1943年,张志贤经地下交通站党支部书记马福生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经过艰苦努力,张志贤的地下交通站为解放区输送了大量革命骨干,仅1938年冬天就护送转移100多人,为革命做出了很大贡献。
  张志贤在地下交通站除了负责输送人员以外,还利用一切机会和可能的条件做了大量其他工作。张志贤与大哥张志衡一起为根据地购买、运送大量食盐、布匹、纸张等军需品和生活用品,还利用走村串户出诊的机会,向群众宣传抗日救亡活动。张志贤还利用医生身份搜集敌人情报,配合八路军攻打敌人的据点、抄敌伪税务所等战斗。有一次,张志贤利用给白洋城敌伪军看病的机会,暗里观察地形和兵力部署,及时报告八路军,为我军顺利攻占白洋城敌据点立了功。
  交通站的频繁活动引起了敌人的注意。他们不断派伪保安人员秘密对张志贤等人跟踪盯梢,后来又企图制造借口逮捕张志贤。交通员老崔得知消息后立即通知了他们,兄妹二人及时躲避,才幸免于难。
  交通站暴露后,党组织为了张志贤的安全和保存革命实力,决定将张志贤转移到昌宛县政府机关工作。1944年9月30日,昌(平)宛(平)怀(来)县委书记林克清派警卫员小郭秘密将张志贤接走,同去的还有张志贤的侄女张乃杰、表妹刘庭俐。
  张志贤先到昌宛怀县政府,后来又转到冀察抗日联合会担任管理员。当时,她已近30岁,为革命忘我的工作,从不考虑个人问题。后来,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她与一起工作的抗联会组织干事李大有结了婚。抗战胜利后,组织上曾派张志贤去察哈尔省中学学习深造,毕业后于1947年冬分配到密云县任县委秘书。
  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使北平周围的解放区连成一片,为尽快解放北平创造条件,地方党组织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在北平 掀起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张志贤坚决响应党的号召,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走村串户,使党的指示家喻户晓,并积极带领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平分土地的斗争。1948年初,张志贤带领土改工作队负责密云县的黄土梁、四合堂、冷风甸一带的土改工作,与地主阶级的反动武装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分子崔桂秋、孙四瑞等人为了逃避、抗拒群众的清算和斗争,进行垂死挣扎,公然挑起武装-,杀害我土改干部,进行-罪恶活动。
  1948年2月18日,以孙四端、赵永亭为首的-暴徒在黄土梁包围了贫农团,驱赶当地群众,同时派人到西石片抓捕工作组组长张志贤。
  天还没亮,住在西石片的张志贤刚起床,正坐在炕上梳头。突然,三名暴徒闯进屋。张志贤见状,紧紧抓住敌人的枪背同敌人展开搏斗。他们从炕上打到地下,又由屋里打到门外。当时,西石片只有三四户人家,大多数男女青壮年头天晚上就被贫农团调到主村搞土改去了,家中只剩下几个老弱、孩子正在睡觉。身怀有孕的张志贤只能孤身反抗,寡不敌众,被暴徒-起来,押到黄土梁。孙四瑞为发泄其-仇恨,把张志贤吊在牲口棚里,与孙四宽、孙浩彬等暴徒轮番毒打。
  张志贤虽然被打得遍体鳞伤,却始终昂首挺胸,毫不屈服。这伙-暴徒不敢久留,便押着她和裹胁的群众经冷风甸、东梁,与崔桂秋一伙汇合后向溪翁庄逃窜。走到麻甸梁时,由于害怕我革命武装的伏击与堵截,这伙-分子向张志贤下了毒手。他们极其残暴凶狠地用铁镐和石头将张志贤的头骨砸碎,怀着三个月胎儿的张志贤壮烈牺牲。
  张志贤惨遭敌人杀害后,当地人民无比愤慨。不久,我地方武装部队拔掉了敌人的据点,人民政府严惩了凶恶的敌人。
  1949年3月10日,在密云县和昌顺县政府的安排下,张志贤的遗骸由柏峪口村党支部委员张志田及烈士的母亲,运回故乡安葬。

张姓名人堂
同年(公元191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9年)去世的名人:
昌平更多人物
同时期更多人物
走进昌平


下一名人:吉青林

返回电脑版